新浪财经

银行理财产品投靠"铁公基"和房产 风险何其大也

2011年07月11日 10: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呈爆炸式增长。根据最新一期《新世纪周刊》封面文章《银行理财错配》的报道,截至6月21号,年初以来银行理财产品预估发行规模已经达到8.25万亿元,而去年全年这个数字也只有7.05万亿元。

  比数量更令人关注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眼花缭乱、但仍然在奋勇攀升的收益率。有银行高管表示,一些产品预期收益率甚至超过10%。部分理财产品资金投靠“铁公基”和房地产项目的怀疑是否有根有据?请听中国之声记者柴华对《新世纪周刊》金融新闻部主任李涛的采访。

  短期理财资金进入高风险项目

  柴华:6月末各家银行之间的存款大战我们还记忆犹新,而银行理财产品无疑成为吸存大战的主要武器之一了。6月底那段时间,短期、超短期的产品层出不穷。根据贵刊报道,这些短期理财资金都进入一个资金池滚动,这可能带来怎样的风险呢?

  李涛:银行理财产品它的收益率现在不断的在攀升,有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已经将近了10%,但是银行没有这么多高收益率的投资渠道,这些产品本来应该投向证券市场,但是现在他们为了确保他们高收益率的投资来源,他们现在开始投向一些资金链吃紧的一些“铁公基”融资平台项目还有一些房地产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又是一些高风险项目。

  另外银行现在也开始将一些融资平台的流动性贷款打包成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就是说银行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具体是怎么操作的,这些超短期的理财产品资金进入一个资金池,靠不断滚动来保证池子的容量,但这个做法不符合监管原则,而且很多理财产品未必都是赚钱的,很多都是打平甚至是亏损的,那么这种发新还旧的滚动式理财产品的发行方式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资金运用披露有了更细要求

  柴华: 6月起开始实施的日均存贷比考核,能够改变银行这种理财产品短期化的现象吗?外界这质疑声说银行正在将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基建,甚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这种高风险的行业。这种“短融长投”的现象又应该如何去严格监管呢?

  陈涛:6月底实施了日均存贷比的考核之后,其实使这种现象更加严重了,就发行这个滚动式短期理财产品已经成为银行吸收存款的一种日常方式了,就是每天都在进行,至于说监管,金融部门正在考虑对理财产品的投资领域和方向进行规范,那么怎么对它进行监管呢?现在银监会正在出台一个新办法,这个新办法就对理财产品的资金运用披露有更细的要求。

  买者自负责任是有前提条件的

  柴华:一般人们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都会在产品说明书之后签这样一句类似的话,就是“本人已经阅读并知悉所有风险,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所有损失”。而对于银行来说,如何去保证他在这个过程中承担应有的责任呢?

  陈涛:现在有人提出来我们是不是应该向证监会监管基金产品一样监管理财产品,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现在除了公益基金之外能够做到每天公布净值让投资者心里有数的,市面上的这些理财产品都是做不到的,没有这个前提就做不到买者自负,2005年出台的指引规定了商业银行在销售过程当中披露投资方向的品种,但对于披露到何种程度没有做详细规定,而现在新的办法,就作出很多详细的规定,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对投资领域进行适当调整,但是这个调整也必须向这个投资人披露,如果客户不认可就有权提前赎回,所以说只有实施了这些规定才能够真正做多卖者有责,买者自负。

  (责任编辑:孙丹)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