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杨伟民:应对危机临时救助措施代价很大

2011年07月11日 10:22 来源:财新网

  应从扩大供给转变为更多通过消费实现发展;政府重心应转向更多地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公共服务等

  【财新网】(记者 杜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急迫的是从过去扩大供给的方式转变为更多地通过消费来实现发展。”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7月10日在第二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上这样提出。

  他称,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将重点从过去的招商引资、扩大投资生产、发展工业,转向更多地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公共服务、改善消费环境、完善流通体制和发展服务业。”

  中国长期过度依赖外需来实现内部平衡,杨伟民提醒,“全球经济循环一旦被打破,就有可能出现经济大起大落的风险。固然可以采取宏观调控措施熨平,避免这种风险,但临时救助措施对未来的代价很大。金融危机对我们国家的冲击及其之后刺激性调控措施所造成的影响已经证明了这点。”

  过去,发展即招商引资、扩大投资、建项目等扩大供给和生产规模,杨伟民认为,这种发展方式在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随着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发展呈现出了新的阶段性特征,供给的总规模大于民众需求的总规模,“没有需求的供给是无效的供给,大于需求的供给就是过剩的生产能力,最后会带来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

  现在,中国生产能力过剩已经成为一大问题。以2008年为例,中国生产规模占全球的7.2%,但消费规模只占全球的4.3%,过剩的生产就通过外贸形式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平衡。“贸易顺差相当于工业增加值的18%,相当于整个GDP的8%!”

  当前,各级政府从乡镇开始,工作的重心就在扩大供给和生产,其中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提升当地经济实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此,杨伟民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本来是指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区域板块的协调发展,把空间缩小到省、直辖市和区,“有些事情就错了”。

  杨伟民认为,在县级范围内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是错误的。“每个县级行政区都要发展经济、创造就业、保护耕地、发展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是不可能做到的。很多县按照这个逻辑在发展,就出现了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生态受损、环境污染严重、耕地减少等等问题”。

  对此,杨伟民指出,形成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的差距,不仅仅是由于经济规模和总量有差别造成的,更由于自然条件太差以及财税体制、收入分配体制以及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不到位。

  而要解决上述问题,杨伟民认为,一是靠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国家对于特殊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重点在于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而不是不顾自然和经济规律盲目开发;三是促进人口有序转移到发达和就业充足的地区;四是加大对特殊地区均衡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五是推动财税体制、收入分配和城乡二元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中国行政改革论坛由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该会成立于2010年4月,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魏礼群任会长。■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