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式的跃进:保障房开工数字之谜

2011年07月12日 10: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6月初,有媒体披露,截止到5月底,全国整体开工量仅约今年计划的三成。时间与任务进度明显不同步,让希望通过保障房实现安居梦的广大群众颇感担心。然而,从6月下旬开始,各地却陆续发布出让人振奋的数字,许多省份均已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据媒体报道,辽宁、山西等地的开工率已达九成左右,而更突出的陕西省,除计划内的790个项目外,还超计划开工9个,开工项目总数占目标任务项目数的101.1%,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7月12日人民网)

  只消半个月的功夫,全国保障房从三成跃进到了九成甚至个别省市有超计划开工的,在房地产专业人士看来是天方夜谭,在普通公众眼里保障房开工数字的变化也难以令人信服——一片小区的开发从规划、征地、招投标和开工等环节在半个月内走完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

  保障房开工数字对地方政府来说最直接的压力来自于中央政府的承诺。按照中央规划,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其中2011年计划开工1000万套,且必须在11月之前完成。对于完成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各地在完成的压力面前能够选择的是“开工”,箭上弦后再决定是“发还是引而不发”。

  各地保障房建设统一面临的问题都是在资金问题上,保守估计用于保障房的资金有“近三分之一的资金缺口需要通过市场筹集”,中央政府的财政补贴和地方政府的自筹资金也只能解决三分之二的问题。保障房建设的资金问题更加凸显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因财政体制所产生的矛盾,也为地方政府暴露自身债务问题制造了种种不利的条件,面对中央政府对保障房建设的强势承诺,数据上的掺水也就在所难免了。

  保障房融资问题虽然被各界舆论探讨出多种可能性,但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抑或金融债券的热情都不高,证券化的途径融资观点提出后也没有人拿出一套能够解决地方政府扩大债务所带来的风险问题,各种问题的纠结变成了对房地产调控本身的质疑,甚至有人提出,“中国保障房建设到底是一场乌托邦运动,还是基于事实的民生壮举”。

  中国商品房进入经济层面后,房地产市场恶性一面促生了政府在保障房建设的政策制定,保障房的资金来源与公平分配固然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出台,却已经证明了是对房地产调控起到了预期的作用。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府的保障房开工建设时抵触情绪远远大于接受心理,保障房开工就意味着地方政府正失去对土地成交量的控制,也意味着依靠土地谋求GDP数字增长模式遭到打击,地方官员们已经不知道如果不卖土地又能靠什么增长地方财政收入?

  保障房开工需要的是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手段融资,无异于是在掏取地方财政的腰包,割肉之举是当然是地方政府不愿意做的事情,但也不敢违背中央政府的民生政策,保障房的数据泡沫就自然而然地制造出来了。

  尽管对保障房建成之后是否真正用于民生,而不被寻租者、资产者获得的担忧依然存在,然而实打实的保障房建成会为人们解决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提供可能,现在地方政府的数字跃进只能是用一种新的泡沫掩盖另一种泡沫——没人希望因为地方官员的唯上心理产生的数字跃进让历史重演。(黄水牛)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