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妙手撷来皆信史 风云际会道沧桑

2011年07月13日 00: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李金河

  

妙手撷来皆信史风云际会道沧桑
陈延武先生的新著《万水朝东》为当前中国政党政治研究领域中一部既具有学理性又通俗易读的不可多得的著述。该书以史诗般的语言、场景式的演绎,对辛亥百年来中国政党制度的变迁作了全面的回顾、深刻的反思,以详尽的史料、强大的逻辑向世人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制度支撑。

  《万水朝东》对史料的选择和使用兼顾了客观性、真实性、可读性和新颖性的标准。冯友兰先生讲,历史有实际发生过的历史,又有书写的历史。书写的历史由于种种原因,总会与实际发生的历史或曰解释学意义上的原始的事件文本有所出入。因此,如何尽可能地还原真相,如何尽可能地贴近原始文本,这是历史学研究特别是制度史研究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制度史研究的方法、过程及其结论必定都是比较性的,科学的比较关键在于相关支撑性史料的真实性、客观性。从《万水朝东》一书具体的史料运用来看,作者对辛亥百年来世界与中国的历史特别是政治发展史非常熟悉,无论是总体上的把握,还是细节上的描述,都是真实可信的。

  作为从事政党制度研究的学者,我更愿意将《万水朝东》一书视为具体运用历史比较方法从事政党制度研究的成果,因而更加关注其具体的结论。通读一过后,我认为:陈延武先生在本书中就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所提出的问题及其所得出的结论,都富于鲜明的现实性、针对性,其立场是客观的,其姿态是开放的,其论证也是准确的。

  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的渊源,的确可以前溯至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实践遭遇挫折后所遗留的政治空间。即便中国共和民主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也在其晚年深以为照搬西方的民主体制并不能适用于中国。他继而转向军政、训政和宪政的梯次性民主发展论,后来又转向以俄为师,试图以团结了工农群众的新国民党来引领中国民主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但是,这一理想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手里逐渐被扭曲成党国体制、一党独裁,辛亥后确立起正常、健康、民主的政党体制的历史使命始终难以实现。历史总会发现并依托适宜的行动主体来为自己开辟前行的道路。辛亥革命的建国理想、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的理念最终还是由中国共产党承继了下来。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中国的进步人士终于确认:唯有共产党、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能够真正致力于中国人民自由、民主和幸福的事业。从《万水朝东》一书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既是科学与民主理念演绎的过程,又是相关历史行为主体互动博弈的过程,还是一个具体的政治体制孕育和生成的过程。

  一个基于现代理念建构起来的,且在革命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政党制度是否就可以一劳永逸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就能够顺风顺水地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改革开放前30年间中国政党制度发展正反两面的经验,特别是文革期间所经历的曲折、挫折告诉我们,再好的制度设计,如果不予以持续不断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如果不始终着眼于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考虑,都不可能得到持续性发展。不仅政党制度,其他一切政治制度也都如此。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使中国发展快速步入正轨,也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焕发了勃勃的生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政治职能,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履行人民所赋予的权力与责任,真正实践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既能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权利、又能尊重少数人的要求和意见的优势。

  作者在书中指出,政党是政治组织。当今世界无论哪个国家,哪种政治制度,各类政党的社会使命依然表现在政治方面。但是政治这一概念,在不同社会制度,或者同一制度的不同历史时期却有着不同的内涵。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在致力于中国民主发展的时候,为什么应当也必须拥有和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也就理解了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为什么应当也必须予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中国政党制度必须是现代的、民主的政党制度,唯其如此,它才会有光明的前途;中国的政党制度又必须是民族的、合适的政党制度,唯其如此,它才能在当代中国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上有效地发挥其政治作用,从而切实地驱动人民民主政治的有效运转。

  《万水朝东》综述了中国政党制度变迁、演进的历史,给人风云际会、正道沧桑的感觉;《万水朝东》解释了中国政党制度变迁、演进的规律,无疑是一部可以传诸后人的专门史、信史。(作者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