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3日 09:1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第一财经日报 秦丽萍
对于近一年来的融资平台整顿,一些银行人士感触颇深。
“今年银行的工作就是不停地清理和调查,对贷款总量、口径统计、信贷投向、资金用途、还款能力等按不同监管要求进行清理。”某大行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经过一年的摸查,融资平台整顿的最大成果在于,虽然各机构对融资平台总体规模的数据不一,但已大致摸清平台贷的情况,并从政策上把控住了新增贷款的准入,为下一步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按照银监会的统计口径,截至2010年末,全国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余额约9.09万亿元,占全部人民币贷款的19.16%,平台公司数量为9800余家。而上月底审计署披露,去年年底地方债务规模达10.7万亿元,其中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性债务占比近半。近两日,有机构推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可能高达14万亿元,不过央行对此予以否定。
在此前银监会对融资平台公司的清理摸底中,按照融资平台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对其债务规模的覆盖程度,分为全覆盖(100%及以上)、基本覆盖(70%~100%)、半覆盖(30%~70%)、无覆盖(30%以下)四类。据此,相关部门将融资平台公司分为一般公司类、政府平台类、公益类、事业性质类共四种。本报曾报道,据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6月初确认的现金流达到全覆盖、拟退出平台贷款管理作为一般性公司贷款运营的平台贷款2.8万亿元,涉及平台公司2900家。过去一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整改有问题贷款2.23万笔,共计2.21万亿元。
“对于平台贷款转换为一般性公司贷款,广东省内的比例不多,估计在三成左右,因为广东监管把控得比较严格。”一家大行广东省分行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银行和政府都希望平台贷款越少越好。“根据平台公司的性质,监管部门对平台贷和一般性公司贷款分别有不同的减值准备计提要求,资本充足率、后续融资都有不同要求。对同样一笔贷款,如果是平台贷款,其减值准备可能比一般性公司贷款多10%~20%。如果平台贷款规模大,则会对利润影响有放大效应。对银行来说,压力最大的就是不良率和减值计提。”
受访银行人士认为,这种由平台贷转换为一般性公司贷款的整顿工作,目前已经显出一些成效。“增加了信用缓释,原来很多贷款由人大或政府出具担保函或承诺函,以及信用贷款,现在这种比例降低了很多。在广东融资平台贷款上,原来70%可能为信用贷款或人大出具担保函,目前我们估计可能降到了30%。”
“对银行来说,平台贷意味着更多的资本占用和减值准备计提,结果就是影响利润、投资者评价和当地政府关系。平台贷越少,未来计提压力和经营压力越小。”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广东省内监管机构对平台贷转化为一般性公司贷款控制较为严格和谨慎,各地对此的宽松度不一。平台贷款转化为一般性公司贷款需要银行、政府和银监部门三方签字确认,“一些平台贷可能牵涉多家银行的银团贷款,要这些银行全部认定同一结果,如果没有监管部门统一协调是很难的。各家银行出于不同的考虑和不同的风险缓释措施,则对同一贷款的风险认定不同。如果当地银监系统主导比较严格,从谨慎监管的角度来说,要三方统一签字难度就会大很多。”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