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应对亢奋的CPI:百姓捂钱袋 政策保民生

2011年07月13日 21:42 来源:中国财经报

  □ 本报记者 韩馨仪

  CPI“天天向上” 百姓如何出招

  物价持续走高,“菜篮子”的变化最为明显。以往只有精打细算的家庭妇女才敏感的菜价、肉价,现在被更多的人“当回事”了。

  一家大型超市里,刚下班的丛女士也对记者谈起了自己的感受。她的购物车里没有食品,只有一些洗衣液、手纸等生活用品,“我现在菜、水果都不在大超市买。”她说,“以前夏季10元钱就能买够全家吃一天的蔬菜了,昨天我买了4个玉米,2个尖椒花了8元。”为此,她认准了自家楼下的菜站,因为那儿的蔬菜、水果便宜许多,还特别新鲜。

  丛女士也表示,物价再高,必要的吃喝支出也不能少,只是更要精打细算些。丛女士的生活态度也代表着大多数人的想法,何况贵起来的不只是食品,物价上涨使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地进入了“节俭”时代,并各有对策。

  在北京一家大型旅游公司上班的李晓静就说,最近公司不少同事中午都不订外卖了,“常吃的那几家快餐都涨价了,而且菜量也越来越少,现在从家里带饭盒到公司用微波炉加热的同事越来越多,吃得饱又省钱。”

  李晓静还说,她和同事放弃了去大商场买衣服,将目光瞄准了网购。而且,她告诉记者,她现在和同事出去唱歌、郊游都会选择团购网站上的团购活动,又便宜又划算。

  物价敏感会传染

  本来一周吃三四次肉,现在却不得不减少;想办张游泳卡,却因涨价改为步行健身;本来单独租一套公寓,因为房租上涨不得不与人合租……CPI上涨带来的或明或暗的压力,已经存在于不同人群之中。物价的敏感人群似乎在蔓延,范围也从食品扩展到更多的方面。

  来北京已经有3年的小于逐步感觉到了生活负担的加重,让他迷惑的是,他本来属于一个别人眼中羡慕的“白领”。银行上班的他,虽然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每月工资将近6000元,属于中等水平。可是他每个月房租就得2500元,还是与同事合租,剩下的钱他只能尽量节俭开支,出门很少打车,喜欢看电影的他也减少了去电影院的次数,吃、穿、用都在节省,“现在楼下面馆的大碗猪肉面从12元涨到了15元,别看钱少,加起来就多了。”

  小于的感受并非孤例。相关媒体记者采访发现,物价的持续上涨,使部分中低层白领生活质量下降,物价敏感人群呈现扩大化趋势,其中一大特点就是敏感群体由低收入者向中低层白领蔓延。

  因为在CPI中权重较轻的水果、禽蛋、奶粉、快餐等,以及交通、洗涤化妆、服装等日用品、教育培训支出,往往在白领消费中占很大比例。房租、出租车价、书籍等表面看来在CPI中表现温和的品种,但对白领却是确确实实的通胀之痛。

  媒体指出,城镇居民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与服务支出出现上涨,这对医疗健康和个人用品要求较高、较多使用娱乐文化用品和服务产品、处于发展型消费的群体来说影响也是很明显的。

  与物价敏感群体由低收入者向中低层白领蔓延相关的一个数据是,我国社会的中产阶层的认同意识正在下降,甚至比10年前的认同度还低,并且有关研究表明,很长一个时期以来,大约有5%的人不能保持中间收入位置,他们绝大部分遁入了社会收入的最底层。也有学者从统计学上验证了中等收入者的脆弱性、不稳定性。

  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中产阶层的规模比例为23%左右。但是中产阶层中收入中下阶层占了68.5%,有专家指出,面对物价敏感群体由低收入者向中低层白领蔓延,应谨防中产阶层成为贫困阶层的“替补”。

  双管齐下 调和矛盾

  “物价上来了,很难再下去。”多数受访人士认为,一旦物价受各种因素影响被推高后,往往很难再回落到之前的水平。而百姓通常最本能的反应就是捂紧“钱袋子”,这就引发了消费能力下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隐忧。

  一时间内,稳增长和控通胀似乎成了一对无法两全的矛盾。

  “物价上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然而也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说。毕竟,人们对食品消费量是相对稳定的,对于内需及经济的影响不会过大。他也表示,以农产品价格上涨为主的物价上涨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这既是矛盾,也是一般规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也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正处于关键时期,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相互消长,导致通胀与抑制经济增长的因素相互转化,确实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恰当把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每当此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成了人们心中的期待之举。面对上涨的物价,我国今年多次动用货币政策工具,7月7日起年内第三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货币政策空间有限,将会更多地依靠财政政策。”有专家说,目光似乎集中在财政政策如何出手上。

  “不是要不要出手的问题,其实财政政策一直生活中在发挥作用。”白景明如是说。他说,财政政策或明或暗,或短期或长期,一直在发挥平抑物价的作用。白景明举例说,如下调进口石油关税,补贴出租车司机,以及给种粮、生产农副产品的农民以补贴,激励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供给上升,促使供需趋向平衡来平抑物价等等。

  “货币政策是总量调控,而财政政策则具有结构调整的特点。”白景明说。同时,财政政策还注重衔接好中长期的调控,税收政策便是主要手段,其中包括结构性减税及税制优化调整等,“近期明显的例子就是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案的出台。”白景明也在强调,值得注意的是,财政支出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当前原材料上涨导致学校、保障房等民生项目支出成本加大等都是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的原因。”他说,这也是财政政策发挥调节作用的重要环节。

  事实上,在坚持把稳定物价作为当前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的同时,一系列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新的增长点开始出现:年内1000万套保障房计划,在允许地方发债融资的护航下,急速落实。刚刚结束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再次明确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未来10年水利建设的发展规划,高达4万亿元的水利投资无疑也将成为未来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有力支撑。已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内贸易发展规划》有望年内出台,新政将刺激消费。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