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3日 21:42 来源:中国财经报
四川财政重大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比重稳步提升,行政成本支出比重持续下降
本报讯 经过近年来大力度的财政管理改革创新,2010年四川省级财政支出结构与前几年相比实现了重大调整,重大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比重稳步提升,行政成本支出比重持续下降。
这一年,通过年初预算编审清理核销和调整归并存量专项项目1750多个,整合财政资金148亿元;通过执行中期评估调整取消项目102个,资金额达6.45亿元,涉及部门(单位)26个;通过年底结余结转清核注销项目255个,注销资金1.14亿元。结余资金注销重新安排2011年年初预算0.5亿元,用于部分确因特殊原因当年未能完成需继续安排项目;通过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有效应用,调减和归并专项项目5个,整合财政资金0.27亿元,在保持原有使用方向的基础上调整用于2011年省委省政府急需保障项目。
这是近年来四川省各级财政科学制定支出结构目标,积极推进支出结构调整的结果。省财政厅严格按照省政府“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切实保障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等重点支出需求”的目标要求,清理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安排用于新增支出需求。
初步统计,2008-2010年省级财政通过整合财力增量、调整支出结构等方式共筹集灾后重建资金274亿元,2009-2010年筹集牧民定居行动计划资金49.36亿元,2006-2010年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31亿元。全省财政支出结构随之实现明显优化,行政成本支出比重继续下降,教育、医疗卫生、城乡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比重稳步提升,确保了财政资金继续向最急需、最有效、最重要的领域倾斜。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和行政运行三大板块支出实现“两升一降”,使支出管理绩效得到有力提升。
按照省政府决策部署,2010年省财政厅积极会同省级各部门,以预算编审程序改革、预算执行中期评估、结余资金注销管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抓手,全力推进支出结构优化调整常态化。
改革预算编审程序,调整存量增量资金结构。2009年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印发省级预算编审(试行)的通知》,全面启动省级预算编审程序改革。改革的预期是“存量实现调整、增量体现统筹”,改革的核心是“强化政府主导、调动部门参与”。根据改革要求,2010年省级预算编制由省政府领导亲自主持分管大口的预算编制工作,通过开展支出项目清理,分析当年支出预算执行,对不符合现行政策规定和资金使用绩效不高的项目坚决予以取消,集中安排用于重点方面,确保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
实施预算中期评估,动态优化年度预算安排。2010年省财政厅首次实施了省级预算执行中期评估,对未执行完毕和尚未开始执行的项目进行逐一甄别,按照“法定支出不调减”、“资金使用方向基本不变”和“统筹安排保障急需”的要求,对项目资金提出分类处置意见,按照省政府规定程序报批后,调整用于当年急需安排的其他项目。实践证明,预算执行中期评估为加强预算执行提供了新的制度保障,增强了预算执行的约束力,促进了预算编制科学合理,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结余结转管理,大力压缩结转资金规模。2010年省财政厅从优化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入手,努力提升结余结转管理的实际效果。对确认属于已无法支出或无需支出的部门结余,一律注销收回总预算统筹管理;对依规注销后因特殊情况必须继续安排预算的项目,改变以往追加结转指标的管理模式,由部门(单位)申报2011年支出预算需求,报经财政审核后纳入2011年预算批复部门(单位)。此举强化了部门“当年预算当年执行”和“当年预算安排当年使用资金”的管理理念,有效减少了跨年度安排预算和同一项目反复申报问题,促进了部门预算编制质量的提升。
推进支出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水平。2010年省财政厅按照“双轨运行、四个统一”的模式,继续完善评价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启动部门绩效评价试点,全面推进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从省级财政安排的产业发展、民生保障、行政运行、基础设施四大支出板块中选择80个大类项目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预算编制的参考依据,对部分分配不够合理,组织管理不力及效益欠佳、违规使用的项目资金,在下年度预算安排中进行调整优化。同时对部分专项资金明确补助限制,完善分配管理,调整预算规模,优化支出结构。
省财政厅负责人表示,随着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逐步完善,财政支出继续向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领域倾斜,支出刚性需求持续增加,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用活财政存量资金,提升财政部门的统筹调控能力,成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首要课题。从四川财政的管理实践看,优化支出结构、挖掘绩效潜力无疑将成为最有效最直接的选择。四川今后将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贯穿绩效理念;优化财力配置,保障重点项目;打破基数概念,深化零基预算;提高编制质量,强化预算约束。 (川财)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