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5日 01:0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当保险再次遭遇加息,C PI又创出三年新高,面对通胀高企、市场低迷的现状,长期热销的分红、万能等投资理财型险种近来因为收益平平遭到质疑“回归保障”之声再度响起。
对此,有关专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回归保障”不仅是针对消费者提出的概念,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回归保障”意味着诚信经营,同时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
投资型保险:通胀之下 难显亮点
上周央行启动年内第三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此前的3.25%调整为3.50%,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达到5.5%。与此同时,统计局于近日公布数据显示,6月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升6.4%,涨幅创三年新高,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绝大部分时间里,通胀率都将保持高位运行。
对比之下,一些投资型保险产品的表现可谓“节节败退”。根据华宝证券统计,6月份投连险的平均收益为1.30%,虽然与此前两个月的负值相比有所好转,但投资收益依然难言乐观。为应对通胀,自今年3月份开始,多家保险公司纷纷上调冰封已久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但自5月以来,大部分万能险利率维持了稳健作风,目前已公布的6月份结算利率大多保持在4%上下,仍明显低于5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分红险收益率也PK不过五年期定存。
在此大环境下,投资理财、保值增值的目的在保险产品上似乎难以得到良好实现。不过,理财专家认为“保障性”才是保险产品的基本特征,投资保值等业务是寿险的延伸业务,在高利率的大环境下,购买保险更应回归其保障本质。
“对消费者来讲,保障不是储蓄,不是投资,而应该是保障”。友邦中国C EO蔡强认为,回归保障,才是保险之本,只有回归保障,保险产品才能发挥出它真正的、本质上的强大功能,才算是一个好的产品结构。”
保险公司:盈利驱使险企偏爱“投资”
虽然“保障”才是保险产品的基本特征,但在“全民理财”的需求推动下,投资型产品也早已在自己的根据地上站稳了脚跟,其在寿险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一度曾高达近八成。近年来,在相关监管机构对行业总体业务结构的大力调整下,情况有所好转,但分红险与万能险却依然是寿险销售中的大头。
然而,与纯保障型产品不同,投资型产品对资本市场的依赖颇大。若资本市场整体收益欠佳,保险公司很难有太多高招摆脱“大势”的影响。在此背景下,近来一些公司纷纷打出“创新牌”,除金盛人寿推出变额年金外,还出现了“分红+万能”的组合型产品,以抵御通胀。
对此,有关专家分析“偏离”还是“回归”保障的问题,是由保险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消费者选择决定的。除非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保险产品在短期内是难以彻底“回归保障”的。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副主任宁威认为,销售投资型险种对保险公司有利,一部分消费群体对此也有需求,因此保险投资与储蓄功能成为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定位上的趋势,“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如果以保障型保险为主,保费收入和营业支出都中规中矩,盈利基本上只能依靠单纯的三差来控制。两相比较,投资型与储蓄型产品的优势便体现出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是重视保障型产品还是重视发展投资理财类产品,销售的种类和力度本身与“偏离”还是“回归”保障没有关系“除非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否则,他们不会‘回归保障’,这是保险公司的‘目标导向’所致。”。庹国柱认为,即时此时有公司提出“回归保障”的说法,那也只是针对某一特定时期而已。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庹国柱解释,以投连险为例,虽然购买投连险理财比起直接到证券公司开户买卖证券产品成本高,但因为投资连结保险产品或万能险产品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资理财功能,有些消费者也是很有兴趣的。
专家:回归诚信 科学监管
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险企热衷,市场接纳,但回归保障的呼声近来也日益高涨。分析人士认为,除了目前大环境整体收益不佳外,这与长期以来投资理财类保险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层出不穷的误导和虚夸收益等问题不无关系。
根据保监会最近发布的《2011年一季度中国保监会信访投诉处理情况的通报》显示,2011年一季度,保监会共接收信访投诉总量2400件次,财产险、人身险公司的“大鳄”悉数上榜。其中,人身险公司的销售违规,占人身险公司违规事项总量的近七成。
对此,庹国柱认为,真正要“回归保障”,其一保险公司需要规范经营活动,其二需要加强消费引导。
“应解决如何使保险营销更加规范的问题,向‘诚实’‘守信’和‘规范’回归,要防止营销人员对投保人的误导和夸大产品利益的欺骗行为。”庹国柱说“如果我们的营销人员在一开始就提示产品的得失利弊,特别是可能承担的风险对投保人讲清楚了,那投保人自然会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投资,或是保障的选择,这都是很正常的。”
庹国柱认为,保险市场的发展有其自己的规律,保险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自己的利益开发产品,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产品,只要这些产品有保障的“血统”,符合保险监管的规定,在销售中又秉持公开透明、公平合理的原则、“童叟无欺”,那就不存在“偏离”或“回归”保障的问题了。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