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气候带来经营风险 企业应对策略谋变

2011年07月15日 02:3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泽民 发自北京

   全球气候的“极端化”,早已成为共识。重旱、洪水、冰灾等频频在全球各地发生。美国农业部预计,今年大范围干旱将使全美冬小麦产量减至5年来最低。而在中国,从华北、黄淮区域一直到湖北等地,同样遭到重旱袭击。

   北京商道纵横咨询公司总经理郭沛源认为,如果把生态圈当做一个封闭系统,现在把地下的碳释放到大气之中,已影响了系统平衡。

   作为社会重要组织和营运单元的企业,如何应对极端气候变化,并在其中发现商业机会,成为众多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道命题。SGS通标公司能效与低碳服务部业务发展高级主管贾洲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气候变化带来的节能环保要求,对企业而言是成本,也是一种资产。

  气候影响经营环境

   据了解,早在2007年,我国就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无减排目标,更没有意识到应该制定环境战略。

   对此郭沛源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气候变化会对企业带来一定的法规风险、竞争风险以及品牌风险。法规风险是指由于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发布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经营与产品提出新的要求。

   譬如,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这个目标对于每个行业都会产生影响。

   郭沛源表示,企业应对气候变化会带来成本方面的压力,“如果达不到政府提的要求,那么需要去做碳的抵偿,或者去买碳排放信用,这部分将会转变为企业成本。”

   商道纵横已经连续三年做了《碳信息披露》的研究报告,以及《碳检测的商业价值》,郭沛源说,通过碳监测能够让企业了解到自己的成本何在,有了可靠数据的支持才能在降低能耗的行动中有的放矢。

   事实上,国内很多的中小企业,尚没有意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营商环境发生的变化。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企业想做环保投入,但往往成本过高。这有赖于整个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变化。

  企业环境战略滞后

   记者了解到,国际上有的企业分析自身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问题对自身影响,综合决定自己的环境战略。

   马军说,有些企业主要在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方面过于严重,那么其环境战略应主要考虑这些影响。有些涉及废水的大量排放,战略自然应该倚重这一方面。分析影响之后,通常都会提出主要议题,针对不同议题制定不同的目标。在未来的五年或者十年内,以降低对于环境的影响。

   马军指出,提出大的目标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分解,分解到战略的不同部分里面。

   研究表明,“很多中小企业没有长远的眼光,或者由于激烈的竞争,无暇顾及环保问题,或者满足于目前的盈利水平,所以就不去进行环境投入”。

   反观国际上的很多企业,在经营不错的时候,更加注重环保问题。“因为等到企业弊病缠身,到时将会难以抽身应对环境问题。”马军表示。

   郭沛源称,“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很多公司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仍存在许多局限,缺乏对气候变化与企业经营关系的全面理解。”

   贾洲平认为,“目前很多企业对环保的意识不够,总认为是一种负担,等别人把标准等制定好了,再去应对就很被动。”

  应注重绿色营销

  如今,全球人口逼近70亿大关,能源和原材料越发稀缺,成本大幅上升。

   因此在马军看来,在能源资源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做出规划,追求中长期的盈利,短期内则应该注重投入。他建议,企业需要完善绿色采购的方向,把握主动权,为企业的转型创造更多的空间。如果低碳环保行为在市场上不能实现价值的话,那么在供应链上的企业要转型就很困难。同时他表示,作为媒体,也要监督企业更多地选择绿色供应链,使得企业的环境战略,符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贾洲平表示,企业要将环保的机会成本变为价值成本,随着节能硬性规定等方面的要求,企业会意识到这方面的投入将带来很大收益。同时进行开源和节流,把制定的环境战略放在关乎企业存亡的高度来对待。

   此外企业要根据营销环境,建立收集、储存、整理和分析的绿色营销信息系统,为企业展开绿色营销提供依据。

   有业内人士称,企业对于绿色营销的实施和开展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以便为绿色营销提供必要的条件。企业在深入地进行目标市场调研的基础之上,将企业产品和品牌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分析潜在市场容量和潜在顾客购买能力。

   在环境战略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绿色营销,从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标志,再到消费者自觉地选择绿色消费,自始至终与绿色为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