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卖羊肉串助学大叔和陈光标同获中华慈善奖

2011年07月16日 08: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卖羊肉串助学大叔和陈光标同获中华慈善奖

  对待慈善事业需要宽容和信心

  “我叫阿里木江·哈里克,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维吾尔族,大家都叫我阿里木。”在人民大会堂,一位带着维吾尔族小帽的胖大叔走上讲台,这是他的开场白。他就是“卖几十万根羊肉串助学的新疆大叔”,他的事迹最近得到传播,感动了数不胜数的中国人。

  “我想,自己当年就是因为贫困失学的,没读书缺文化,我现在只会烤羊肉串,绝不能让那些贫困孩子和我一样。所以我决定把钱捐给贫困学生。”阿里木江·哈里克说。

  今天上午,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政府最高奖“中华慈善奖”在北京揭晓,“中国首善”曹德旺、阿里木江·哈里克、陈光标等100名个人、机构和团体、项目获奖。

  两位知名“慈善人物”

  今天,阿里木江·哈里克用带着新疆腔的普通话,讲述了他的故事。

  “我1971年出生,父亲早逝,母亲拉扯我们7个兄弟姐妹艰难长大。为了生计,1997年,我背着烤肉炉子踏上南下的火车,开始了打工生涯。2002年年初,我揣着仅有的10块钱,流落到贵州毕节市。在我人生地不熟、陷入绝境时,一位汉族酒吧老板伸出援手,借给我100块钱。靠这100块救命钱,我开始了在毕节卖烤羊肉串的生活。”

  “2002年4月,我路过贵州镇远县时,碰到森林火灾,当时我想都没想,就冲上去参与扑救。山火扑灭后,当地政府坚持给我300元钱奖金。我不是冲着钱去救火的,攥着这笔钱,我感觉内心不安。”

  后来,阿里木知道了毕节学院有一个叫赵敏的学生,因为母亲去世,面临辍学,他就拿着这300元奖金,又凑上200元卖羊肉串的钱,送到毕节学院。看到赵敏双手颤抖着接过钱,眼里闪着泪光,阿里木说:“这时候我的心震撼了。我第一次感到,很少的500元钱,对贫困生却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2006年10月,阿里木零零整整地凑了5000元,送到毕节学院,表达了想向贫困学生献爱心的愿望。毕节学院接受了这份钱,校方又加上5000元,设立了面向贫困学生的“阿里木助学金”。一年后,第二笔“阿里木助学金”在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设立了,20名毕节籍贫困新生每人获得500元资助……“从2002年到现在,有多余的钱了就去资助,攒下的10多万元陆陆续续都捐出去了,估计有好几百名学生受益了。”

  “有人说我阿里木傻,自己租的房子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穿最便宜的衣服鞋子,吃的是开水泡馕,何苦呢?可我觉得,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才是物有所值。”

  “这几年,我做的事不多,社会却给了我很大的关心、很多荣誉。在这里,我感谢关心我的每一个朋友,也请你们相信,我不会被这些美丽的光环冲昏头脑,我会始终保持本色、保持质朴,继续奉献我的爱心,永远做那个卖烤羊肉串的阿里木。”说到这里,这个新疆汉子举起拳头,在空中有力地一挥。

  而因“高调慈善”备受争议的陈光标,也成为了本届20个“最具爱心行为楷模”获奖者之一。

  今天,陈光标发言说:“我走过了十几年不平静的慈善事业之路,都是想让自己的慈善行为在形式上不断创新,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慈善事业。最近我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我以前不会唱歌,最近学了10首歌,准备到云贵川等地区开善歌演唱会。以前我们发红包,这次是尝试如何用钱产生精神上的扶贫,我想请大家给我提宝贵建议和意见。”

  “慈善公信力风暴”,谁最受伤?

  “过去5年,是公益慈善组织蓬勃发展的5年。”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今天上午举行的第六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上评价说。从2005年年底到2010年年底,依法登记的各类社会组织数量从31万个增加到44万个,基金会的数量从975个猛增到2200个。

  我国的民间公益力量,已在汶川大地震、南方雪灾及水灾等诸多灾难中壮大。李立国回顾,2006年,社会捐赠总额首次超过100亿元,以后逐渐大幅度上升,2008年突破1000亿元,5年社会捐赠款物合计超过3000亿元。

  但最近因为网络连续拷问慈善公信力的“舆论风暴”,中国公益慈善界的信用再次遭受沉重打击。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最近曾说,网络微博(http://weibo.com)的质疑风暴“其实反映出公众对于公益界不透明的不满,正好大家都发泄在我们身上了”。

  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认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当下普遍缺少的。众多网民质疑公益事业:“我们现在还能相信什么?还有什么值得相信?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此类质疑将层出不穷!”

  不少关心公益的知识分子也忧虑这一“质疑风暴”的走向:“在质疑过程中,慈善者同样会有损耗,因为不能信任公益机构,善心人士不得不自己与被救助者对接,既失去了专业性,又搭上了高成本。最终,整个社会的运作成本高到不可承受。”

  从事公益行业的人已感到了这一忧虑的实际影响。国内一家著名公益基金会为南方水灾筹集物资,遭遇了尴尬。谈妥的捐助企业在最后关头反悔了:“最近微博上这些事情都爆出来了,还给你们捐什么呀?我们看到以后决定,谁家都不捐了。”

  而在网上,“以后再也不捐了”的公民评论,就更是成千上万。

  “有人用脚投票,看到一点点负面新闻,就说再也不捐赠了,但我认为他们还会回来的。”金锦萍说。“中国的捐赠者很多是盲目的捐赠者。比如,捐款多的组织不见得是好的组织,公众应该学会分辨。”

  对此,本届“中华慈善奖”的20名“最具爱心捐赠个人”获奖者之一、香港旭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钊有自己的看法。“中国的慈善事业不是发展太慢了,而是发展太快了。中华慈善奖都才设立6年,而社会捐款已经达到如此大的规模,因此会有问题暴露出来。”

  他认为,对于逐渐进入发展轨道的中国慈善事业,还是要宽容、有信心。“不能因为某一个慈善组织出了一些事情,就全盘打击、否定。”

  在这次“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上,民政部还发布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年~2015年)》,明确了今后5年慈善事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对于公众关心的慈善公开透明问题,指导纲要列出了“完善慈善事业监管体系”这一目标:“推动慈善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完善捐赠款物使用的查询、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逐步形成对慈善资金从募集、运作到使用效果的全过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慈善信息统计制度,完善慈善信息统计和公开平台,及时发布慈善数据,定期发布慈善事业发展报告。”

  “加强对公益慈善组织的年检和评估工作,重点加强对信息披露、财务报表和重大活动的监管。对慈善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

  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何道峰坦率地提出,公民对公益机构问责要理性,慈善是需要成本的,捐款不是自己长翅膀飞到对方手里的。“从事慈善的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们也得吃饭。这些工作的费用是客观发生的,我们愿意接受理性问责。”何道峰说。

  基金会中心网理事徐永光呼吁,公众要变成明智的、理性的捐赠者。“网友们与其在那里说,不如行动起来。中国这么多公益慈善机构的素质的确是参差不齐的,要靠公众去考察、选择基金会,‘把我的钱投给我最信任的基金会’,这样,运行良好的基金会才能脱颖而出,才会实现中国慈善机构的优胜劣汰,慈善生态才会优化。”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