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7日 04:15 来源:信息时报
我有一个舅舅,初中毕业之后,再也没有读书,一辈子打着各种零工,后来做了环卫工,整天跟各种垃圾废品打交道。他的妻子,永远病怏怏的,每天都觉得自己得了某种怪病,需要不断去医院看病,而且经常一天之内去三家医院看病——她觉得医生都在欺骗她。他的儿子,同样打着各种零工,喝醉酒之后回来骂老爸:都是你没用,没法给我找个好工作。
看《钢的琴》的过程中,我不断想到我这个舅舅。
我舅舅基本上是我见过最热爱生活的人,他从垃圾堆里捡回各种废品,然后用自己双手,变成漂亮的生活用品:塑料瓶做的花、金属台灯、可乐罐果篮……家里的用具,几乎都是他手做,超出了实用的范畴,美丽浪漫——不过,灰头土脸的他,看起来却跟浪漫不可能有一丝的关系。
就像《钢的琴》的父亲:用钢铁为女儿打造了一架钢琴,这事够浪漫吧?但是他这么做的原因却一点不浪漫:没有钢琴,女儿就不跟他,而下岗工人的他买不起钢琴,就连偷钢琴都偷不回来,只好自己做。和我舅舅一样,典型的中国式浪漫:在严酷灰暗的现实中,热爱生活的本能迸出的瞬间火花。
《钢的琴》,现实很灰暗:曾经辉煌,现在的下岗工人,失去了包括妻子在内的一切,马上就连女儿也要失去,生活看不到希望——那些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之类的屁话,毫不现实。但是,导演没有像《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那样耽溺于现实的暗淡,而是用各种不靠谱的黑色幽默消解了这种无奈与灰暗,并且将灰暗的现实变成力量的积攒,直到最后,“钢的琴”终于做出来的瞬间,高潮如期而至。
接地气的现实故事和细节,被装进一个浪漫到背离现实的故事里,整部电影就一直在这种看似不可能的真实中前进,对于这种“中国式浪漫”,我是没有什么免疫力的,细节上的不合理、表演上的局部失控,都被统统无视了,只剩下那些真实细碎的生活场景,和那群在灰暗中笑着的人们,还有在冰冷厚重的车间里迸发的美丽弧光。理想就像炽热轻巧的焊枪,触碰到现实冰冷厚重的钢板,迸发出灿烂的火花之后,终于化成厚实灰暗的焊疤,和现实浑然一体,但是,那一瞬间的闪光,却足以灼伤人的眼睛。1分2分3分4分5分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