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风险的价值

2011年07月18日 01:4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银华基金/文

  “当人们面临不确定性同时又必须要做决定的时候,总是不断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逻辑不一致和优柔寡断,这大概是人性弱点所在,也是我们不断与上帝抗争、探索风险管理之途的意义所在。”——彼得·L·伯恩斯坦

  从1929年大萧条到2008年的金融风暴,彼得·L·伯恩斯坦几乎见证了过去一个多世纪里的每一场金融危机,或许也正因为如此,伯恩斯坦对风险的研究矢志不渝。“风险也是机遇的代名词”,尽管伯恩斯坦不排斥投资风险,但他更倡导有效的风险管理,“当你决定做一件有风险的事情的时候,你所承担风险的大小也要与预期的收获程度相当。”

  彼得·L·伯恩斯坦出身于纽约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也从事金融工作,这促成了他就读哈佛大学时,由政治学转向经济学。同样也是在哈佛,他得到了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启蒙教诲,以极优等的成绩取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借此取得了联邦银行纽约分行的一个研究员职位。

  二战结束后,伯恩斯坦重新回到了金融界。1951年,父亲去世,彼得·伯恩斯坦在家人和朋友的压力下,接管了父亲创办的投资管理公司。“我们当时的工作并不是以追求投资业绩为核心,而是给客户提供一种关怀备至的商业服务。”在伯恩斯坦看来,“一旦人们告诉你他们拥有多少财产,其实已经把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都告诉你了。”

  尽管伯恩斯坦注重为客户提供全方面理财服务的策略看起来似乎不够激进,但这并不影响伯恩斯坦麦考莱公司的蒸蒸日上,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的资产增值了十余倍。

  然而,伯恩斯坦似乎对学术问题更感兴趣,在大多数投资同行对学术理论持藐视态度的时候,他总是乐于向那些思想泰斗请教,他创办了《投资组合管理期刊》,打造了一个学界、投资界与投资者共同探讨的平台,深入研究风险与回报的关系。

  长期的投资管理实践工作,不仅磨砺了他将金融各领域理论与实务对接的能力,而且反过来使他有别于其他一些学院派专家、观察家,可以“用事实说话”,一一验证学说、理论、数学模型。他将学院里那些高深晦涩的金融模型发展提炼为后来广为流传的有效市场理论,并将这一理论落实为可操作的投资策略,改变了华尔街的投资行为模式,成为现代投资管理的一个里程碑。

  他也是投资界的学术派,是人所共知的“最棒的写手”,除了创办《投资组合管理期刊》,伯恩斯坦一生的著作颇多,而且令人惊叹并尤为敬佩的是,几乎他所有重要的著作都是在70岁之后完成的:《与天为敌——风险探索传奇》被奉为风险管理的经典著作,此外《金融简史》、《华尔街上的经济学家》、《繁荣的代价》等著作也是广为流传。

  1997年,伯恩斯坦成为第四个获得了“卓越专业表现奖”的人,备受大家瞩目。这是由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颁给证券分析师和投资组合管理者的最高奖。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