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升起质量的太阳——解放军5719工厂质量工作纪实

2011年07月18日 07:58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升起质量的太阳

  ——解放军5719工厂质量工作纪实

  

升起质量的太阳——解放军5719工厂质量工作纪实

  图为向巧厂长(中)与一线员工探讨质量问题。 龙振华摄

  □本报记者汪发楷段曙东/文

  盛夏时节,一条供众多企业学习的电视短片,又一次闪现出那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特别画面:

  2009年12月14日,位于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剪彩仪式现场,一座傲然挺立的通气总阀格外引人注目。

  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国家主席胡锦涛紧握转盘上的手柄,与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元首一起,灵巧而又顺利地开启了那座金光闪耀的通气总阀。现场即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座不能有半点闪失、质量要求近乎完美的总阀,却是出自中国人民解放军5719工厂的能工巧匠之手。

  就是这家以军用航空发动机维修为主,民用航空、石油天然气配套等产品制造为辅的神秘企业,凭着高超的技艺和高质量的产品,将9种型号飞机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分别延长了1.5至3倍,创造了发动机维修史上的奇迹;

  也是这家“视质量为生命、抓质量善创新”的军工企业,创造出的航空发动机再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专利12项,并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还是这家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高度赞扬的优秀企业,多年来坚持用质量育人、以质量兴企,探索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质量文化建设之路,先后荣获“四川省政府质量管理奖”、“全国质量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高规格的大奖。

  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大奖和奇迹背后的重要支撑之一就是质量。在该厂博士女厂长向巧的心目中,质量是天,也是地。企业的天职就是要勇于并且善于对质量安全负责。在该厂员工的心目中,质量犹如一轮太阳,每天都会不知疲倦地升起。

  “理”出内动力

  ——质量管理既要“管”,更要“理”。只“管”不“理”,员工的质量行为就会是被动的甚至是被迫的,因而难以持久。只有科学而又潜移默化地“理”,让质量意识在员工心中扎根,才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动力。

  翻开5719工厂一线员工的质量演讲专辑,你会看到一个个闻所未闻的故事——

  “泰坦尼克号”当年沉没的真正“元凶”,不仅有冷酷无情的冰山,还有船上一颗生锈的镙丝钉;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不久后爆炸,罪魁祸首竟然是一个带裂纹的密封圈;因为一根不合格的铁钉坏掉了一只蹄铁,接着便伤到一匹战马、摔倒一位将军,最后输掉了一场战争……

  充满故事和哲理的演讲,其主题别具一格:“质量警示墙的警示”。

  “警示墙”,这是一面融进5719工厂全体员工心中的质量之墙。

  2005年初建立的“质量警示墙”,就像一位威严的哨兵,纹丝不动地站立在该厂主干道旁。

  它在诉说着教训:梦幻般的图片和文字,重现出厂内外一个个因质量问题带来的典型事故,使人心灵震撼;

  它在渗透着理念:“产品如人品”、“质量不相信眼泪,质量取决于每个细节……”厂长向巧、党委书记梁绍华等人的质量警语,令人回味无穷;

  它在启迪着心智:“零缺陷”的内涵、“质量与设计”的关系、“标准化与改善”的方法等,让人耳目一新。

  面对这面由35块展板组成的89米长的警示墙,5719工厂有多少人曾经震撼过!

  部件修理分厂员工刘谊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几年前,小刘因没有发现掉在机匣里一块拇指大小的石棉残垫,受到批评并被罚款100元。她当时感到很委屈:“不就是一小块石棉垫么,有什么大不了的!”

  谁知这话被她的师傅、一位有着40多年工龄的老技师听到了。老人家心中很不是滋味,下班后专门带小刘来到了“质量警示墙”跟前。

  一开始,小刘还有点心不在焉。可是看着看着,她的眼睛不禁瞪大了:那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故,那一条条因小失大的教训,争相撞击着她的胸口……

  渐渐地,她羞愧难当地在师傅面前低下了头:“石棉垫虽小,但如果堵塞了飞机的油路,不也会出现警示墙上那样惨痛的事故么!”

  从此以后,小刘对待质量一丝一毫也不敢马虎了。

  为了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5719工厂的领导运用了多种春风化雨般的方式:以构建质量文化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周”,每年都要在员工中刮起一次“质量风暴”;贴近实际的案例探讨、成果发布、征文比赛等富有特色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员工踊跃参加;从班组、车间到厂部每月一次的质量安全分析会,既分析形势,又查找原因,还研究对策,让人们心中打开了一扇扇明亮的窗户;实实在在的质量问计活动,使大家的建议有地方表、计策有机会献,身上的潜能得到了尽情的释放。

  质量意识的潜移默化,在5719工厂“化”出了一道道新的“彩虹”:进入整洁明亮的车间,各具特色的质量警句就会即刻跳入眼帘,不仅墙上熠熠生辉,而且地上耀眼夺目;走在厂区的林荫大道上,两侧路灯杆上悬挂着对称的宣传圆牌,艺术设计的质量口号引人注目;就连员工身穿的天蓝色工作服也被做了文章,左袖印着“情系蓝天”,右袖写着“追求卓越”,举手投足间都能感受质量的气息。

  现代质量意识犹如涓涓细流,悄悄沁入了该厂每个员工的心灵深处。

  听听一线员工发自肺腑的质量之声吧,那是多么的实在,又是多么的深刻!

  ——“如果你善待质量,它就会成为你的朋友;但如果你怠慢质量,那它就会成为你最大的敌人。”这是物资处员工文丹的感受。

  ——“构筑质量生命线,并不是靠喊口号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落实到每一个人扎扎实实的行动中去。”这是特种分厂员工杨俊的体会。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职工的饭碗。”这是附件分厂凌曦的心声。

  ——“质量就是一份责任。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最可贵的就是坚守这份责任。”这是特种分厂杜莉的感慨。

  ……

  “养”出好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同样决定成败。讲质量应该从养成好习惯开始。没有好的职业习惯,“质量”二字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初夏的一天,下班时间早过了。质量安全处调查科科长阎志高却没有回家的意思。紧锁眉头的他,脑子里总是浮现出两根导管的影子……

  原来,小阎白天在车间检查某新型发动机维修质量时,发现有两根导管的结合部存在变形的迹象。可是,导管前后间隙符合工艺标准,而且本身既无划痕又无裂纹。

  夜深人静,老天爷变脸了,噼噼啪啪的雨点猛烈地敲打着窗户,也同时敲打着志高焦急的心。思来想去,他仍然没有理出头绪。

  怎么办?

  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他耳畔回响起来:“绝不能放过质量上的任何一个疑点!”这是他自己曾经的承诺。“就是不睡觉也要把原因查个水落石出!”

  于是,他毅然带着相关用具,顶风冒雨走进了导管现场。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忽地,他眼前一亮:毛病终于找到了!两根导管的接合处应力过强,若使用时间较长,就有可能出现断裂或裂纹等故障,以致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他兴奋得差点跳了起来,马上操起电话,通知相关人员到场,连夜进行重新校对、安装和检验,及时消除了质量隐患。

  小阎这种“绝不放过质量上任何一个疑点”的习惯,正是5719工厂员工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检验员李俊就有这种习惯!一次,有个铜垫制作变形了,凑合着也不影响使用,要是返工至少需要半天时间。但她认准了“小凑合一定会出大毛病”的道理,坚持要求当事人返工,直到铜垫百分之百合格才罢休;

  工段长肖林也有这种习惯!夜已经很深了,他突然从睡梦中惊醒:“哟,白天好像有个导管卡箍没拧紧。看似小毛病,容易带来大问题啊!”他一骨碌从床上爬起,当即给检验员刘元杰打电话核对,得到“检查过、拧紧了”的肯定答复后,他才踏踏实实地重新进入梦乡;

  质量管理小组长龙波同样有这种习惯!去年有段时间,一种热交换器的漏气量在实验时,合格率只有百分之39.29%。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发和14名同事一起组成攻关小组,先后做了600多次对比试验,检查了23个可能影响质量的因素,最终找到了症结和改进办法,使合格率提高到90.91%,一年为企业节约成本618万元。

  5719工厂的员工就是这样,时刻把质量安全刻在心上,时刻以敬畏之心追求卓越、严把质量关口。

  这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责任!

  5719工厂领导及时因势利导,放大这种习惯,强化这种责任。

  厂里专门设立专项奖金,重奖自觉把好质量关的员工,而且上不封顶;专门给每位操作工建立质量档案,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专门建立质量积分制度,按积分高低确定工资系数,使创造高质量的人得到实惠;专门实施转岗制度和问责制度,对质量能力不强、又难以提升者进行转岗,对触及“质量高压线”者不严格查处绝不放过……

  好措施的“雨露”,滋润着好习惯的养成。对质量全心全意负责的良好习惯,撑起了5719工厂的一片蓝天!

  “创”出新质量

  ——质量更需要创造,不能一味地“严防死守”。“死守”的质量,常常只能是“不出事”的质量。而通过创造书写的质量,则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质量。

  一句口号在5719工厂叫响了:“培养知识型、创造型、复合型员工!”

  一个感受在5719工厂员工中迸发了:“学技术吃香,有本领风光!”

  一种小气候在5719工厂形成了:“用技能升华质量,以创造革新质量!”

  这种热衷于创造质量的小气候,不仅改善了厂内的小环境,而且还影响到了国门之外。

  那是一个明媚的春天,身在异国他乡训练“洋徒弟”的老技师张永光,拿着自己手工制作的橡胶模具,一脸兴奋地走进了车间。谁知外方一位负责人拿到模具后,脸上先是露出了吃惊的神情,继而却是“晴转多云”的不满:“精度如此之高,哪能是手工制作的?你骗人!肯定是用机器做的。”

  其实,这种模具无法用机器制作。尽管张永光反复解释,对方仍一口咬定他在作假。

  有口难辩,只好用手作证。

  与精密磨具研磨工作打了32年交道的他,迎着一双双挑剔的目光,在车间现场用手工做起了橡胶模具。

  一遍遍地研磨,一层层地推进。磨着做着,模具的表面平整了、发光了……紧紧张张的两天过去了,模具终于做成了。

  那位曾经恼怒的负责人检查完模具,又是惭愧,又是激动,连声感慨:“真漂亮、真漂亮!”一位学员激动地冲上前去,一把抱着张永光亲了起来,那粗硬的胡子扎得老张脸上痒痒的。

  激动的“老外”们哪里知道,为了保证模具的质量,张师傅的两只手连指纹几乎都磨没了。他练就了一手绝活,创造了一套精密模具的手工制作方法,研磨出的产品与世界同类一流产品不相上下。

  张永光在工作中深切地感受到,质量不能光靠“死守”,一定要注意“智取”。没有高超的技能,就不会有高水平的质量。

  这种感受,也是5719工厂全体员工的共识。学技术、练本领、长才干、争创新,一时在全厂蔚然成风。

  于是,一位位创造型质量高手涌现出来了——

  厂里为美国一家名企加工用于波音飞机的一种零件时,按照传统的操作方法,一次只能加工1件产品,而且耗时高达17分钟。工具钳工刘尚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悄悄进行琢磨、改进,研制出了新的工装夹具,可以一次同时加工42件产品,用时仅需3分钟;

  高级技师黄强,30多年来出手的产品从未出现质量问题。2009年,国庆大阅兵空中飞行训练进入最后阶段,一架飞行战机却发生故障,就在外国专家感到束手无策之际,黄强出手了,而且手到“病”除;

  一次,一场重要的军事演习即将举行,担任长机任务的一架新型战机的发动机突然无法启动。在时间紧迫不允许将发动机卸下维修的情况下,高级技师罗卓红把手挤进一条狭窄的缝隙,在长达8小时的时间里,眼睛无法看到缝中的情景,他却凭着手的感觉进行操作,最终排除了故障;

  今年1月,国家某重点型号战机即将进入关键的验证阶段,试飞前夜战机突发故障,高级技师唐建根在寒冷的冬夜,身着一件单衣,在腿伸不直、眼看不到的狭小空间里操作,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又一次手到“病”除……

  令这些勇于创造的质量高手意想不到的是,厂里不仅把他们的大幅彩色照片高高挂在了车间的墙上,而且还把他们灵巧的手印刻在了工厂的“星光大道”上。

  更令这些善于创造的质量高手意想不到的是,厂里每年都要在他们中评选出一、二级专家,每月发放数额可观的特殊津贴。同时用他们的名字命名各自的创新成果,如“黄强装配法”、“张晓飞检查法”、“洲洪U型布局”、“尚明夹具”等等。他们的智慧,从此变成了全厂员工的共同财富。

  无限“风光”的新质量,渗透进了5719工厂的每一个车间、每一个岗位、每一种产品。

  近年来,员工们主动展开攻关活动,创造了包括“全国QC小组成果一等奖”在内的多项革新成果,累计为工厂节约成本3000多万元。短短几年,该厂通过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完成科研成果63项,其中20多项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

  技术和能力,为质量插上了新的翅膀。

  向巧和她的员工们,没有因此而丝毫的陶醉。他们又全力以赴,开始升起新的质量的太阳!

  《中国质量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