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胡涛:珠江一日清澈为领导?

2011年07月19日 16:06 来源:财新网

  为领导参与“横渡珠江”而封堵航道,凸显环境治理缺乏长效机制,亦体现了特权思维

  【背景】自2006年始,广州市主要领导每年都要参加“横渡珠江”活动。7月16日,为保证活动期间水质清洁,有关部门采取了封堵珠江航道等措施。当活动结束后,珠江一夜间转为浑浊,珠江广州段竟布满水浮莲(相关图片:水浮莲来袭 珠江一夜变色)。

  对此,广州城管委水务管理处通报称,始于7月14日的暴雨把珠江上游的水浮莲和污染物带入了广州河段。7月15日,水务部门的船只已开始加班清捞,但作业短时间内无法完成。

  7月16日,为确保当日下午“横渡珠江”水域清洁,海事部门实行了警戒封航,水务部门在相应河段实行全封闭拦截,把水浮莲等漂浮垃圾分段拦截清捞。活动结束后,全封闭拦截设施拆除,部分水浮莲遂流入河道。

  据广州城管水务管理处解释,本次珠江水浮莲灾害为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在投入大量人力的情况下,清理仍需要一定时间。

  近年来,广州市主要领导带头下水游泳,凸显了治理珠江的信心。但横渡结束后,珠江水质往往快速变差。这让公众对珠江治理的成果产生了怀疑。那么,为了一个示范性质的活动,以非常手段保证短期内水质清洁是否有必要?这对城市环境治理提出了哪些挑战?

  环境保护部环境和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胡涛认为,为了“横渡珠江”而采取非常手段清理水污染,显示出政府环境治理缺乏长效机制。这种用临时措施耗费公共资源的做法,凸显的是特权思维,很难避免公众的质疑。

  胡涛认为,广东在江河治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在立法方面,广东在全国首先颁布了跨界的水污染治理条例,提出了上下游共同治理的方案和目标。然而,上述条例却没有明确上下游的环境责任,对上游污染的企业和地区,难以追究责任,污染物给下游造成的治理压力也越来越大。

  他指出,横渡活动后,珠江水质变差,其性质和奥运、亚运等大型赛事结束后空气质量变差一样,凸显出当前治理污染缺乏长效机制,更多追求所谓示范效果。这种做法会给公众造成一种印象,对环境治理而言,政府不是不能,只是不愿意花力气。

  同时,采取非常手段也带来公共资源的耗费。本次广州封堵河道,相关部门在游泳区设立了封堵区。此外,还在三个不同河段设置了拦截防线。该防线建好一天后,因河流通行之故,只能全线拆除。

  胡涛指出,可能正是由于主要领导参与渡江,各部门才会如此不惜代价。如果生活在江边的普通老百姓横渡珠江,政府部门恐怕就不会如此高效。这凸显出城市环境治理中特权思维的惯性,容易引发公众的不满情绪。

  他最后指出,从长远看,治理污染必须依法,不能靠投机取巧。从根本上说,要建立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实现污染企业转型。为了示范活动突击治理珠江,结果往往是污染物出现报复反弹。今后,这种看似聪明的游戏可以休矣。■

  (财新见习记者 屈运栩 采写)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