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0日 00:4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荆墨
杨先生早先求学于振华女校,而后就读于东吴大学、清华大学,并随钱钟书先生留学英伦。十数年时光中,与之打交道的尽是吴宓、梁宗岱、朱自清、叶公超、钱穆、李四光、费孝通、赵萝蕤这样的人物,一代民国学人的风华尽数展现在了她的生活记忆中。这一时期的杨绛先生最是享受。从女校到大学,无一不为之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氛围,其活泼的天性得遇此境,自会生出快乐的情致,为人生留下诸多美好回忆。
杨绛先生的低调,隐含了她独特的人生智慧,透露着她近乎执拗的文化品性,更是包含了她对钱钟书先生的深情。她拒绝出席中国社科院主办的纪念钱钟书诞辰10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为的便是恪守她与钱钟书的诺言,“钱钟书生前跟我说,自己去了以后,不要搞任何形式的纪念会。”杨绛先生的人生已经到了一种“纯净”的境界,正如她的文字,看似平凡、不动声色的表达,充满了思想的韵味。
认真、严谨、朴实、富有才思,体现在杨先生的作品中。她的《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还有经典译作《堂?吉诃德》,每一部书都具有相当高的价值。与其他的作家不一样,阅读杨先生的作品,能比较容易了解她,她写的不是别人,更多的是“自身的经历与体验”。但在其中,我们又能读到近百年的历史变迁,与她同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以及一位看似文弱、实则坚强的女性的感受。
不过,现如今人们提起杨绛先生,总要提起她是钱钟书夫人,因为钱钟书的名气要大一些。很少有人会想到几十年前,人们是以“杨绛的丈夫”来称呼钱钟书的。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绛涉足剧本,始因《称心如意》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声名大噪;一度搞得钱钟书很紧张,生怕风头都叫杨绛抢去。直到钱钟书写出《围城》,这一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她不仅是才女,更是贤妻。钱钟书婶婶对杨绛的评价:“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
杨绛先生至今仍笔耕不辍。在把钱钟书先生数量惊人的手稿整理出来交付出版后,写了散文集《我们仨》,记录和回忆与钱先生及女儿钱瑗一起生活时的情形,写得沉蕴含蓄,精彩都在细细品读之间。四年后,她推出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对于生死以及人的本性、灵魂等哲学命题做了一次终极思考。老人家惜字如金,却把文字的内涵推向了极致。
而今,自称已经走到了人生边缘的杨绛先生,愈加通透。她说:“年轻时曾和费孝通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叶子的变化,听鸟的啼鸣,都不一样,new experince and new feeling in everyday。我今年100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100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杨绛:
1911年7月17日生主要作品:
《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堂?吉诃德》(译作)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