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钱津: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

2011年07月20日 00:4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钱津

  2011年是中国经济进入工业化腾飞阶段的第8年。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

  认识中国经济腾飞是分析当前形势的大前提和大背景。脱离这一前提和背景,不可能准确认识当前的所有经济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但是,现代经济的复杂性已不是人们直观可以认识的,面对又好又快的发展实际和现实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各种利益纠葛引发的抱怨情绪和对市场的盲目性认识的蔓延似乎与现实的主流向好的经济环境格格不入。因此,迫切需要依据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对当前经济的形势作出正确而全面的清醒认识。

  一、中国经济正在腾飞

  2011年是中国经济进入工业化腾飞阶段的第8年。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即基本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30年将全面实现工业化。因此,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前期阶段,即工业化腾飞的经济高增长时期,这是每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必然要经历的发展阶段。

  从理论上讲,对工业化腾飞,这是一个传统经济学无法解答的问题,也是一个现代经济学正在探索的问题。就探索而言,这可以用“山体效应理论”和“腾飞假说”来解释。

  “山体效应”是指:在自然界中,山体达到的高度就是地下水可以达到的高度,只要山高,水就可以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山多高,水多高。借用“山体效应”这一自然规律,“山体效应理论”的构建,以山体表示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整体,以平面的山形线表示这一整体中发展不平衡的劳动智力水平,以其山形线的最高点即山顶的位置表示这一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以此表明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整体中,劳动智力发展的最高水平决定其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

  在肯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是由劳动智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前提下,可以依此机理构建“腾飞假说”,解释工业化腾飞阶段的经济高速增长。“腾飞假说”是指:假定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一定的劳动智力发展使得一定的高技术构建成统领经济发展的高平台,那么,这个高平台基本建成之时就会吸引这个高平台之下的经济运动迅速地向这个高平台之上集聚,从而引起整个经济的发展水平大幅度的提升,进入一个经济持续高增长的腾飞阶段。由于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这种高技术的成长是必然的,整个经济运动向高技术平台集聚也是必然的,因此,在工业化进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个腾飞阶段,这是不可阻止的,也是不可复制的。对于这一假说,关键是要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进展一旦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高点,就会形成一种导引各个方面经济活动提升水平的技术平台,由此就会出现持续的高增长,直至几乎所有的主要的经济活动都跃升至这个高平台之上。这也就是说,工业化达到一定高点之后,必然出现腾飞,腾飞必然是以高增长的方式持续到工业化基本完成。

  自2004年,中国经济就进入了工业化腾飞阶段,2004年增长10.1%,2005年增长11.3%,2006年增长12.7%,2007年增长14.2%,2008年增长9.6%,2009年增长9.1%,2010年增长10.3%,2011年上半年继续高增长。问题在于,人们是否认识到了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腾飞阶段。在事实上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腾飞阶段8年了的今天,能不能认识到中国的工业化已经进入了腾飞阶段还是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价格上涨的客观性

  认识中国经济腾飞是分析当前形势的大前提和大背景。脱离这一前提和背景,不可能准确认识当前的所有经济问题。

  经济腾飞必然引起价格上涨。这是具有客观性的。以猪肉价格为例:自2007年涨价以来,始终压不下来。因为如果不涨价,养猪只能是赔钱。所以,猪肉涨价是必然的,是市场价格客观调整性质的。一般说,在工业化腾飞阶段出现价格调整性质的普遍上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国际化的需要。工业化国家的市场需要国际化,就是需要与国际化的市场价格接轨,而这种接轨,只能是即将工业化国家的价格上涨,不会是已发达国家的价格下落。如果不涨价,那在国际市场上吃亏的只能是即将工业化国家。二是价格市场化的需要。在工业化之前,客观存在农产品与工业品的价格扭曲关系。这导致部分产品价格偏低,所以一旦进入经济腾飞阶段,具有了进行价格调整的市场实力,就会有一个爆发和延续爆发形成大的涨价趋势。对此,如果说过去人们能够容忍长期的价格扭曲,那现在也应该同样需要忍受价格上涨的市场调整。总之,需要自觉地应对中国经济腾飞的现实,勇敢地接受即将工业化的挑战,坦然地面对和承受价格调整的现实压力。

  三、需要应对货币贬值

  价格上涨必然引起货币贬值。现在看来,中国改革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稳妥地实现了货币的急剧贬值。事实上,在20世纪末期,中国的人民币已贬值了100倍,认真地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是极为重要的。就小学或中学教师的工作来讲,教学数理化的内容没有变,而每周工作日由6天改为了5天,但是,他们的工资水平用名义货币衡量上涨了100倍,由月薪几十元涨到月薪几千元。只是,猪肉、鸡蛋、粮食类的农产品、房屋类等商品的价格上涨比较慢一些,到如今也就只涨价10到20倍,即目前涨价中人们最难以接受的商品房价格实际上是这些年来涨价幅度最小的商品之一,根本没有体现出实际人民币的贬值水平,大多数是现在购买还比较划得来的物品。可以说,没有前一时期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没有同期市场发挥的客观的价格调整作用,也许就不会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可能,有的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在货币贬值的作用下实现的听着很不顺耳,但是,这是事实,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历史事实。事到如今,没有必要讳言人民币曾经大幅度贬值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必须重视以往的宝贵经验,不要将经验当做包袱,更不能将经验作为教训来看。相比之下,近几年的人民币贬值幅度远没有20世纪90年代的贬值严重。为什么现在反而不能直面对待人民币贬值的事实呢?可以说,这与没有好好地总结过去的经验是有关的。现在,关键是要采取两项应对货币贬值的措施:一是及时提高人民的收入。例如:目前北京市规定企业工资涨幅一般每年不得低于10.5%,就是积极的应对措施。二是需要启动保值储蓄机制,保护民众的储蓄存款不因货币贬值而受到较大的损失。

  四、如何看待通货膨胀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6月份,CPI同比上涨6.4%,较5月扩大0.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同比上涨6.2%,农村上涨7%;食品价格上涨14.4%,非食品价格上涨3%;消费品价格上涨7.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上半年累计,CPI同比上涨5.4%。对此,许多人认为,目前的物价涨幅明显高于通胀警戒线。

  笔者认为,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贬值,表示社会经济的运行处于不正常状态;而非通货膨胀的价格上涨引起的货币贬值,不一定表示社会经济的运行处于不正常状态。无论如何,人们是不喜欢通货膨胀的,因为凡是发生了通货膨胀,都或多或少地要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大的通货膨胀发生,表示社会经济运行处于很不正常的状态;即使是发生轻微的通货膨胀,也可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生活惊恐。笔者认为,中国目前经济形势好,决不要用通货膨胀来吓唬自己。

  2010年12月15日晚,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针对当时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金融形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明确地否认货币“超发”。这也就是说,作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明确地否认中国出现通货膨胀。因为,无论对谁来说,货币没有多发,就是没有通货膨胀。

  五、必须综合治理房价

  中国目前没有发生通货膨胀,民众不必为此而恐慌。但是,涉及民众普遍的利益,政府必须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由于货币贬值,中国的房价必然上涨;只是出现过快上涨的房价,是民众难以承受的,是市场必须治理的。事实上,造成房价过快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必须综合治理才能见效,单一性的治理措施是很难达到目的的。现在,关键是要准确认识房价过快上涨的深层原因。这包括:1、市场性原因。近年来,作为重要的资本市场,中国的股票市场异常冷清,基本上不具有保值功能,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损害了融资功能。而同时房市却变成了热门的投资市场。这是造成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的市场性原因。2、需求性原因。对住房形成过度消费的趋势,是造成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的需求性原因。住房是基本生活消费品。对于基本生活消费品,只能保持合理消费的适度,决不能过度消费。3、体制性原因。政府企业涉入房产市场,拉高地价,屡当地王,是造成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的体制性原因。4、政策性原因。未能严格贯彻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于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是造成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的政策性原因。5、储蓄性原因。未能及时开办保值储蓄,使得一些储户被迫购买房产保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房价过快上涨。此外,还有外资热钱流入的影响。总之,必须根据这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性的针对治理措施,才能市场化地有效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不必再走行政性干预的传统体制的老路。

  六、粮食生产后继无人

  比起房价的过快上涨,中国目前面临的粮食生产危机是更大更严重的经济问题。2007年,中国粮食产量10030亿斤;2008年,中国粮食产量10570亿斤;2009年,中国粮食产量10612亿斤;2010年,中国粮食继续增产。这是中国农业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连续高产纪录。但是,粮食连年的高产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小农生产结构,至多也只是实现了粮食生产50%的机械化。这种状况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随着大规模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加快进展,在全国各地农村已经很少有45岁以下的劳动力务农了。这种农民的高龄化是延续小农生产结构造成的一种严重后果,说明传统的小农生产结构对于中国年轻的一代已经彻底地失去了吸引力,农民的儿子甚至是相当富裕农民的儿子都不愿意务农,他们自发地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吸引和城市生活的诱惑,不愿意继续生存在小农生产结构的农村生活环境中。所以,中国农业已经是后继无人了。中国农民的高龄化之后将是老龄化,这是最危险的经济问题。可以说,只有现代农业才能对年轻人产生职业的吸引力,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务农,实质是不愿作小农生产结构下的农民。因此,应对农民的高龄化,关键在于坚决而迅速地改变小农生产结构,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培养新型农民,用现代化吸引大批的优秀青年从事农业劳动。必须明确,中国农业不走现代化之路,即使有意延续小农生产结构,恐怕再也无法支撑中国农业了,这一危险已经是现实的存在了。

  七、财政支出急需创新

  200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8.91万亿元;2010年,中国的财政收入是8.31万亿元;相比之下,财政收入几乎赶上前10年的经济总量。而且,10年前的财政收入只有2万多亿元,仅仅经过了10年时间,财政收入几乎增长了3倍。在“十二五”时期,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还将持续,预计末期可接近或超过14万亿元。所以,不能再说中国财政过的是穷日子了。现在,面对富起来的事实,财政支出必须在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创新。

  在财政过穷日子时,中国财政当属建设财政,财政的各项支出也无须多虑,财政的钱总是能用在刀刃上,或者说,财政的钱都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总是要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想乱花也不可能,不乱花也不够花,不需要看着和研究。然而,现在不同了,财政的日子富了,怎么花钱就需要好好地研究了,不研究就容易出问题,就可能出现与财政的公共职能不一致的乱花钱,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就是说,财政的支出就决不再像以前那样简单,而是需要依靠社会理性认真的思考和处置。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方面,财政支出不能还是只顾城市人口,这种旧体制下的陋习应当彻底地抛弃,而代之以新的一视同仁的城乡均等化服务。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更需要依靠富起来的财政保证到位的资金投入。这是财政过去钱少无法做的事情,也是现在财政有了钱必须要花的钱。今后,财政花钱的大头是在农业,这需要全社会转变观念和各级政府积极转换职能。

  而且,新的形势下,中国还要大力度增加高等教育支出。这种加大的高等教育经费不再是盖大楼的钱,而是要使高校的科研经费充足起来,使高校能够承担企业承担不了的科研大项目,能够真正起到带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科研开拓作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