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0日 01:34 来源:信息时报
作为政府花200亿打造的“城市新名片”珠江新城CBD商圈,本应肩负起广州商业升级换代、输入更多“新玩家”来提升商圈辐射力和新鲜感的重任,但最终可能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又是广百、友谊、天河城这“老三样”了。
最近有消息称,作为珠江新城商圈唯一外来经营管理团队,有着香港“兰桂坊之父”美誉的盛智文,曾被政府、商家、消费寄以厚望拿下珠江新城中央地下商业广场花城汇经营管理权,但最终选择淡出。而高德置地、海印集团两大本土商业巨头则杀个“回马枪”,重新从盛智文手中夺走“花城汇”经营权。至此,西塔、高德置地、太阳新天地、花城汇这些亚运工程,经过一轮激烈的招商厮杀,“过江龙”还是难敌“地头蛇”,珠江新城商业主力店还是由本土百货挑大梁。
“现在来看珠江新城,似乎没什么惊喜可言。”这是多位零售业专家对珠江新城CDB商圈一致看法,这也折射出外资商家在穗商业拓展受阻的信号。其实,早在被业界称为广州商业分水岭的1996年,当时就有北京王府井百货、百盛集团、仟村百货等外来商家杀入广州,但后来还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百盛、仟村均败走广州,王府井用了8年时间进行“粤派”改良才站稳脚跟。即便是现在,名声大噪的香港太古地产其广州太古汇项目也遭遇了牵手玛莎百货、Gucci、爱马仕的失败结果;而李嘉诚投建的广州西城都荟购物中心一再缓工,引进主力店印尼乐宾百货最后也不了了之。曾因为亚运会,北商洋店纷纷进入广州抢占商机,广州似乎也摘掉了多年来“外来和尚不会念经”的帽子,但从现在来看,这帽子还可能不会完全摘下来。
外资百货探路广州市场的消息不绝于耳,但有些始终未真正落地。究其原因,一方面,如今外来商家入穗要面对本地的商家已经很强大了,如广百这几年攻城略地疯狂布点后,已经初步完成了“立足广州、拓展华南、面向全国”的战略布局;另一方面,广州商业物业租金已水涨船高,优质网点资源更是越来越少,一些外来私营商业集团很难承受得起,经营风险也高。而最重要一点是,商业地产开发运营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资金,也不在于土地,而在于商业资源的积累和整合能力,即你有多少商家租户可以动用并愿意追随你。而目前外来商家最缺也就是对本土消费者需求不了解,以及缺乏本土商家资源;甚至有些外资商家的董事局都在境外,决策流程相对繁琐,而商业运营讲究的是“快速反应”,这样无疑将错失很多商机。香港兰桂坊退出广州,除了与业主方经营理念不同外,很大原因就是上述因素造成的。
但反观本土商家,无论是手头拥有的资源,还是对广州消费者消费行为习惯的了解,都占有天然的优势,且经过20多年发展,广州本土百货企业已迎头赶上,无论是经营管理水平、理念、品牌资源、品牌规划、装修档次等等都可与国外百货相媲美甚至有过之。当然,这些挑起大梁的本土商业集团应负起历史责任,在招商时应引进更多适合本土消费新国际品牌,不要让广州这张“城市新名片”再次令我们失望。
信息时报记者 林建敏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