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经济"硬着陆"担忧不攻自破 经济风险仍不容小觑

2011年07月20日 09: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在国际经济形势不乐观,欧债危机不断升级、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和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并存的情况下,7月中旬,国际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各项宏观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9.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消费同比增长16.8%;加上此前公布的CPI、PPI等各项数据,上半年各项经济数据均已面世。

  从宏观数据来看,各方面都对数据持有乐观态度。几乎所有的分析人士都一致认为,从经济数据的分析来看,中国经济似乎并不会像此前一些外媒预测的那样出现“硬着陆”。

  “硬着陆”担忧不攻自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2011年中期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认为,今年经济增速不会出现实质性放缓,不会出现滞胀。其理由是:一些现行指标和同期的适度回落是在外部形式没有明显好转、国内控通胀和结构性调整的预期结果;中国经济的政治周期效应明显,2011年寻求增长目标与民生目标协同的政策效应会逐步放大。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表示,尽管GDP环比在下降,但9.5%的增速完全是健康的,这也是在调结构中乐于看到的结果。她认为,在上半年的宏观数据面前,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将不攻自破。

  对于最近两三年是否存在外国投行预测的硬着陆问题,著名媒体人邓聿文表达的看法是,虽然未来几年存在房价高企、银行呆坏账增多、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等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但亦不大可能出现经济增速暴跌的情况。首先,连续7年的粮食增产,使中国目前拥有充足的粮食供应,这为制约通胀持续走高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其次,3年36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加上未来10年的水利建设,也足以使得投资增速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再次,随着收入分配政策的出台,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保障制度的完善,消费水平会进一步提高。因此,正如大摩亚洲非执行主席史蒂芬?罗奇所说,不管是从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还是银行业坏账等方面来看,中国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和值得忧虑的地方,但还远没有到会引发经济“硬着陆”的地步。

  经济风险仍不容小觑

  从宏观经济数据得到的利好消息并不能说明目前的中国经济没有任何问题存在,而恰恰是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如果一些因素得不到重视,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还是依然存在的。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如果以房价为代表的物价问题和地方债问题得不到很好处理将会拖累长期的经济增长。

  在负利率和通胀效应之下,房地产政策尽管依旧处于严厉的调控之中,但房价由于通胀预期并没有出现下降的迹象,而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6250亿元,同比增长32.9%。尽管保障房可以弥补部分房地产投资,但作为与民众关系密切的商品,房价如果没有一个平稳的回落,将会影响人们的收入、消费乃至信心预期,从而制约消费的快速增长。

  比房价更让人关注的是物价水平,这件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已经让人不得不慎重考虑了。上半年,尽管货币政策一再收紧,但依然没有改变负利率的状况,价格上涨的动力依旧十足,居民价格消费指数高位运行。上半年物价指数平均5.4%,特别是6月份,猪肉价格的暴涨使得CPI一举达到了6.4%的三年来的高点。这意味着,年内完成4%的调控目标基本已经没有可能。如果物价水平不能切切实实得到抑制,那将是对中国经济相当大的威胁。

  原定6月27日发行的今年首批地方政府债券,推迟至加息后发行,也并未获得足额认购。此前,由于市场资金面吃紧,已有多期国债出现流标,但地方债流标还是近年来的第一次。

  安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景晓达称,财政部代发的地方政府债有国库担保,市场将其视为“国债”的一种。不过,地方债由于流动性低,存量少,并不容易在二级市场上交易,所以受市场欢迎的程度较国债低。同时,又恰逢市场资金面不充裕,所以出现流标情况。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已高达10万亿元,占到去年整个GDP的20%,加上其他国债和政府债务,虽然总的债务水平比其他国家要低,但地方融资平台涉及地方的治理能力和对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违约一旦爆发,还将波及到银行,引发银行的财务风险,进而影响到对企业的放贷,所以,这一问题不能小视。(记者杨桐)

  (责任编辑:孙丹)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