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1日 00: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王永胜
![]() |
自十四世纪澜沧王朝建立以来,小乘佛教一直是老挝的国教。现今的老挝,多数人仍然信奉小乘佛教,男子都会选择做一段时间和尚,少则数周,多则一生。
为了纪念前度国王,佛国民众将琅勃拉邦市区最繁华的一条街取名为“Sisavangvong”,并且在道路两边建有许多寺庙。在这里,每一个清晨的6点,都可以看到沿袭上千年的布施场面。布施者,以实物、金钱布散施舍予他人也,系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项。
为目睹这个著名的布施场面,我特地清晨5点多就爬起来,沐浴更衣,小心出门。我不算虔诚的佛教徒,且一向认为,流于形式的信仰又如何能抵得上心灵的皈依?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对佛门的尊重和敬仰。
天还没有亮透,东方初露鱼肚白,街上的景物有些模糊,影影绰绰的行人拖着零乱的步伐匆匆走过,只有国家博物馆右侧金碧辉煌的高棉风格的寺庙清晰可见,预示着这条街道上佛门与俗世千古纠缠的活动即将开始。
寺庙前已经有等待的人群,步行道零零散散地铺了地毯,上面摆满盛装饭食的竹编小盒。陆续有人除了鞋袜在地毯上正襟危坐,从装束和肤色看,游人居多。甚至有组团而来的香客,肩上斜披统一的绶带,掌中托着统一的饭盒,接受导游统一的指令。当地信徒多席地而坐,或者带了小凳子,着筒裙的妇女坐姿实在优雅,托着饭盒安静地等待,宛若以灰白庙墙为背景的仕女画。也有老人带着孩子布施,颤巍巍的虔诚,想必是终生礼佛的教徒。
我走近时,几个当地妇女上前推销饭盒,因为只想捕捉布施活动的画面,便婉言谢绝。后来,我终于明白,如今琅勃拉邦的布施习俗,已经似是而非,不再是古老的悲天悯人的解脱修行之法,已演变为一条依靠游客维系的产业链:当地家庭或饭馆将食物销售给游客,游客布施给僧侣,僧侣留足自用部分,余者皆散发给专门依靠布施之物度日的孩子们。这些分享佛门烟火的孩子,算是老挝最底层的穷人吗?
6点,在微明的晨曦里,身着橘黄色僧袍的和尚鱼贯而出,看热闹的人群里一阵骚动,但迅速安静下来,跪坐的人们直起身子,忙不迭地双手合什。待僧侣们经过,便从饭盒里拿出食物小心地放到僧侣腰间的铜钵里,水果、饼干、米饭、粽子、钱币等等,应有尽有,多少不拘。接受布施的僧侣如例行公事,面无表情,即不会表示谢意,也没有局促不安。这种平静的心态,大概才是流传千古而尚未变异的习俗吧?因为布施与接受布施,是佛祖的安排,天经地义,合情合理。布施者与接受布施者始终保持一种肃穆和默契。即使周围好奇的游客频频按下快门,僧侣们依然是那种凝固了的神情,黄衣款款,步履盈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仿佛时光倒流,不似在目下这繁华浮躁的现代社会。
所谓布施不是简单的施舍,布施者必须除了鞋袜,以赤诚之心,行特定繁琐的礼节,将早晨出锅的第一勺饭菜施予佛门。接受布施也不等于托钵行乞,据说要消耗自己的福报。所以,接受布施是一种修行,并予施主以功德。俗话说得好,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是辩证的统一。
今晨游客较多,食物甚丰,铮亮的铜钵渐渐装满,年轻的和尚顺手抓出来一把,放入亦步亦趋、紧跟身边的孩子们双手撑开的布袋里。信徒面前的食物从来不会短缺,旁边的当地人会接二连三地添加上去,待活动结束自来结账。我曾探访过西双版纳的傣族人家,也全民信奉南传佛教,偏远的寨子里至今保留着布施习俗。一位傣族导游告诉我,即使俗世最好的饭菜,长年累月食用,大和尚也难以下咽,但碍于佛面,只好勉为其难。老挝的僧人仅用两餐,午饭过后,剩余时间饮水充饥,慢慢等待第二天清晨的布施了。
寺院里的僧人不能生火做饭,只好食用布施所得。据知情人讲,和尚的寮房并无长物,简朴整洁,确系清心寡欲、修身悟道之所。在老挝,男子脱掉袈裟后才算成年,富裕家庭的孩子稍尽人事即可,而家境贫困者,却可以谋得两餐,甚至因此终身遁入空门。其实,僧侣们也有迫切的求知欲,寺院开设的课程,除了弘扬佛法,也研习自然科学。经常见到西洋游客教和尚练习口语,如校园里的英语角,实在是温馨和谐的场景。本来,小乘佛教修行的目标就是求取个人的解脱,倒也算与时俱进。
终于,太阳从湄公河东岸冉冉升起,阳光斜斜打在周边高耸瘦峭的寺庙顶上,倒真如佛光普照,世间万象便都沐浴在懒洋洋的光辉里。大和尚背着装满了食物的铜钵慢慢隐入寺院,游客和当地的信徒也算做完了今晨的功课,作鸟兽散去。只有一群拎着口袋或箱子的小孩叽叽喳喳,似乎在交流经验,分享得失。等到他们的家人过来,才依偎过去,交结所获,甚至有人骑了摩托车前来接送这些分享布施的孩子,很象专业的客户端。
活动结束,我寻路观瞻寺庙,见僧人正在打扫寺院,庙前屋后,尽是橘黄色的身影。挥帚提筐,洒水涤尘,勤勉之态可鉴,让人想起电视剧《西游记》的插曲,“一片禅心悲众僧,塔铃儿响声声,师徒扫塔勤殷殷,驱散妖雾乾坤净……”这是我少年时候喜欢的旋律,于佛的国度里低吟,不禁有韶光易逝、岁月蹉跎之叹。回看身后的影子,竟然拖得很长很长,“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到底还是参不透啊……
(图) 大和尚背着装满了食物的铜钵慢慢隐入寺院,游客和当地的信徒也算做完了今晨的功课,作鸟兽散去,只有一群拎着口袋或箱子的小孩叽叽喳喳,似乎在交流经验,分享得失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