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1日 02:2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话题缘起
被誉为“黑金”的煤炭风光不再。19日,秦皇岛港动力煤普降10~15元/吨。食品价格也有下滑苗头。20日,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猪肉价环比涨幅下降1.5个百分点;农业部的数据显示,菜篮子指数下降了0.46个点。
部分物资降价正在悄无声息地来临,一年多来的抗通胀逼近终点了吗?
尽管7月份CPI增幅在6%以上的可能性很大,但通胀是否已属强弩之末也引起了关注。通胀的汹涌波涛将在下半年逐渐“退潮”,部分业界人士对此似乎都很认同。基于此,宏观经济环境或许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最大的预期在于加息将更加慎重。
加息调控是否已然“马放南山”?投资,尤其是保障房等房地产投资能否把经济增长下滑的势头拉起来?抗通胀,消耗了不少的经济增长动能,决策层该如何为经济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指明方向?针对这些疑问,记者邀请4位经济学家共同探讨。
对话记者
胡健 陈舒扬 杨芮
对话嘉宾
贺铿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
左小蕾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
汪涛 瑞银中国经济研究主管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通胀居高 货币政策基调难改变
NBD:有观点认为,这轮通胀是由结构性问题引起的,而不是货币超发的原因,怎么看本轮通胀的成因?
左小蕾:这两个问题肯定都有,不能偏颇地非此即彼,两方的看法都只是强调某一个方面的原因。通货膨胀肯定是货币现象,但是不能忽略结构性问题、信息不对称、引导性政策等方面对其的作用。就像美元发多了也一样引起全世界通胀一样,中国的货币发多自然会导致通胀。
今年初以来,新增的价格上涨因素也不能忽略,比如输入性通胀的新增影响。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年初出现一轮大幅上涨,对中国以及各国通胀构成巨大的输入性压力;民间资金在外面周转再回来带来的流动性,不是货币政策能够控制的,这些是新问题。还有自然灾害带来的粮食价格可能上涨的预期,由一些很复杂的问题带来的食品上涨压力、劳动力工资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等。
贺铿:现在的通胀明显是成本推动的,跟多年实施的积极财政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有关,其他原因都是次要的。存在货币超发,但并不如有些观点说的那么严重。一年新增贷款10万亿肯定过高,我们的经济不需要这么多货币。
NBD:怎么评价当前的通胀形势,是向下了么?
汪涛:6月份6.4%的水平与我们的预期一致,6.4%已经接近顶峰,如果这不是顶的话,7月份会是一个顶。大部分的经济学家对见顶的时间略有调整,这包括食品价格和猪肉价格非常难以预测有关系,6月份猪肉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7%,环比5月份上涨百分之十一点几,进入7月上旬,猪肉价格仍然在上涨,从目前的态势来看,7月份的CPI增幅不是接近6月份,就是超过6月份。
NBD:货币政策会变宽松么?
汪涛:通胀处于3年来的高位,而且短期仍然保持高位运行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基调非常难以改变,这个基调就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前有人呼吁或者是预期宏观政策可能会放松,因为他们觉得经济在减速,国外的经济状况不太好,预期会有放松。但我们觉得,通胀仍然在攀升、在高位的时候,宏观政策很难进行调整,仍然会保持稳健的基调。
最重要的是看货币信贷的目标,跟加息、存款准备金概念不要简单地等同起来。在中国货币政策是定量的,我们一贯是量化宽松或者是量化紧缩,今年的货币M2增长16%,目前我们的判断是今年不会对这个目标加以修正,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会有7万~7.5万亿元,相当于贷款余额增长15%~16%,社会融资总量会保持在14万亿元左右的水平。实际上,从4月份以来,资金流动性就没有一季度那么紧,从流量和环比来说,下半年资金会相对一季度宽松。
NBD:会不会还有加息和提准?
汪涛:我们认为7月份的加息有可能是最后一次,但从目前的判断来说,如果7月份的通胀还是在6.4%左右或者更高,不排除在8月份还会有一次加息。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前半年每个月一次,我们认为下半年不会有那么多,资本流入在外管局加强资本管制的时候有可能会减少,而且下半年会继续减少,对冲的量会减少。央行在置换央票,上半年到期很多,没有转期,而是用存款准备金替换。这样就是减少了央行的对冲成本,而且把这个对冲成本转嫁给商业银行。现在央票的到期量不是很多,所以我们认为下半年存款准备金不会大幅度调整。
投行唱空 但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NBD:中国经济半年报较为优异,如何理解此前国外投行的大举唱空?如何判断下半年的情况?
左小蕾:我认为他们是希望中国放松货币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资本市场的大幅度套利。试想,一放开政策,房地产肯定立马涨起来。国内外都了解中国政府的偏好,就是中国经济增长不能下来。所以,他们唱空的目的就是给政府放松货币政策施压。现在的经济增长是很平稳的,一旦放松货币政策,房地产和其他领域将全部失控。我们一定要先明确国外投行的目的。
政府今年上半年把控制通胀放在了突出的位置,采取了一揽子的调控政策,下半年政策效果应会逐渐显现,这对通胀形势趋缓当然有积极作用。控通胀的同时,我们本来就在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现在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是紧缩的,我们的增长速度稍微放缓,去调整一些需要调整的东西,9.6%的增长率很好,我预测今年全年应该有9%~9.5%的增长。
NBD:汪老师,您是外资银行的中国研究主管,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形势?
汪涛:中国经济没有硬着陆,经济处于温和减速状态。在过去两个月,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谈得比较多,二季度的GDP增长是9.5%,比一季度略有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比较强劲的,到目前略有放缓,一方面是因为信贷有一定的紧缩,尤其是一季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去库存”,现在去库存的过程仍在进行。我认为三季度经济会有所反弹,之后企稳,全年的GDP增速是9.3%。
NBD:保障房建设能成为下半年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吗?
汪涛:随着保障房建设升温,预计经济的环比增速将在三季度反弹。
从房地产市场和建设活动上来说,商品房市场的销售和新开工都会受政策影响而下降,但是,目前还没有出现下降,我们觉得将来的几个月,随着政策的执行,有可能出现销售和新开工继续走软。
目前,保障房的建设状况其实并不太好。5月份,保障房开工率只有34%,到6月份已接近50%,我们不是特别清楚是不是货真价实地开工。最近这段时间,地方政府仍处于筹集资金、筹划项目的过程,前面开工比较缓慢是在意料之中。现在的规定是在11月底以前要完全开工,我们觉得地方政府会在三季度突击开工,以力争实现这个目标。
结合保障房和商品房这两个市场来说,我认为商品市场会下降、保障房会增强,全年房地产建设的量,我们认为有望增长5%~10%,这个量是指开工量和开工面积,不是指资金。这比去年大为减缓,但仍然处于比较健康的水平。
问题重重 结构调整绊脚石多
NBD:通胀有可能“退潮”,经济也可能平稳增长,但结构调整似乎是今年三大任务中最薄弱的环节?
贺铿: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事实,高耗能的产业越来越多,民生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财政应该收紧,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应该停止,GDP考核指标应该淡化。经济增长即便有所放缓也是正常的,老百姓收入增长,消费也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力量。外贸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作为传统行业,却遭遇到政策的歧视。如今外贸企业成本上升、利润越来越薄,应该采用结构性减税的财政手段,降低他们的税负,给他们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NBD:刘老师,您曾说消费拉动经济存在明显隐忧,并极有可能受挫;投资继续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经济增长存在重回2007年之前增长模式的风险,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何如此困难?
刘元春:激励体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GDP为核心的体制没有改变,地方的投资饥渴没有变化。
从深层次的制度体系上来说,收入分配不均衡,居民收入不支持消费增长,储蓄率偏高,导致投资主导的发展模式。今年对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的调控,还有通胀的影响下,上半年的消费实际增速明显放缓,下半年这一趋势也不会有大的改变。如果政府对地方考核指标发生变化,民生权重被提高,这将具有长期效应,短期效果并不明显。
NBD:结构调整另一个问题便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问题不解决,产业可能就会空心化。
刘元春:从统计数据上看,农村金融和中小企业贷款的增速并不低,而中小企业资金链吃紧,一定程度上是一部分银行的信贷资金流入了其他投资或投机领域,泡沫经济会像黑洞一样将产业资金吸进去。
从信贷政策内部来说,增加支农和对中小企业的定向贷款,相关部门应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
在企业层面,应加强产业转移,在新产业的发展上,政府应做一些基础性的铺垫工作。
NBD:高达10万亿的地方债务是个安全隐患,但似乎下半年国家会对某些地方融资平台定向宽松,如何看这个问题?
刘元春:应该说是在监管的前提下放松。城镇化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是构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主要的动力。中央现在采取的是分类处理的措施,对于商业可持续性的和有关民生的项目,会继续给予支持。在加强定向资金贷款的同时,通过其他工具,比如企业债的方式进行融资。
汪涛:据我了解,地方发债的思路会分几步走:第一步是中央政府代地方发债,这个已经实行了两三年,会继续做下去,这是由中央财政兜底,风险比较小;第二步是允许一些地方发行特别建设的债务,这个已经开始试点了;第三步是允许做地方的政府债。
我认为第三步需要比较谨慎地“走”,因为在走这一步之前,应该理清地方债务存量,需要明确如何化解存量。从流量上来说,也需要明确如何有效地让地方还债。如果地方政府本来就没有钱做事情,去发债券和向银行借款,这只是途径不同,并没有解决问题的实质。
结束语:如果通胀会在下半年“退潮”,经济活动的重心或许将逐渐转移到发展上来,保障房、积极的财政政策,一系列“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将成为刺激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结构调整可能仍然步履维艰,这或者需要我们牺牲一点速度来达成调整结构的目的。谢谢大家。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