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西藏:翻天覆地60年

2011年07月21日 09:43 来源:CCTV《财经频道》

  昨天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封建农奴翻身得解放,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并逐步呈现出文明、和谐的的发展前景。从今天开始,我们用两天的时间为您讲述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这些成就背后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又是一个七月的清晨,樟木镇在雾蔼中醒来。101岁的次仁曲珍老阿妈像往常一样,在自家的院子里升起了五星红旗。在这片绿树成荫的山坡上,老阿妈的红旗已经飘扬了46个年头。就在这个小山村,老阿妈经历了苦难的童年和青年时代,那时老阿妈和95%的藏族人民一样有着共同的身份:农奴,

  次仁曲珍 西藏自治区檀木镇夏尔巴村村长

  次仁曲珍:吃不饱就是睡不暖就是这样的,房子住的也不好,就是跟那个牛和马一样一起睡到那儿,不好过日子反正当牛当马,

  当人类历史的车轮前行到20世纪中叶,封建农奴制的西藏已是现代文明世界中残存的中世纪孤岛,政治黑暗,经济凋敝、文化落后、民生困苦,令人触目惊心。按照旧西藏的世俗法典规定,西藏社会被分为三等九级, 官家、贵族、上层僧侣三大领主虽然只占总人口5%,但几乎占有了西藏所有的土地、草场、山林和牲畜,而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却几乎一无所有。

  格勒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

  格勒:旧西藏95%的人口是农奴,农奴阶级也分很多等级。第一个人数比较多的等级,藏语叫“差巴”,就是支差的人,他们租领主的地自己种,同时还要为领主支差。比差巴地位低的农奴等级叫堆穷,堆穷就是小户的意思,他也有一定的地但是很少。堆穷下面还有一部分人,数量不是很大,大概占总人口的5%,他们自己一无所有,终身为贵族、领主劳动,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包括婚姻自由,这部分人叫“朗生”。

  坐落在西藏江孜的帕拉庄园,是旧西藏五大王族后裔帕觉拉康家族的产业之一。这个家族拥有33个类似帕拉庄园的农牧业庄园,还有10000多亩农田,7000多头牲畜、役使农奴3000多人。当年帕拉庄园所在的班觉伦布村有40多户人家,200多人口,其中70%是帕拉庄园的农奴。帕拉庄园有大大小小的房间82间,总面积5000多平米,高楼的对面就是朗生的院子。

  米玛顿珠 原帕拉庄园的朗生

  米玛顿珠:这些屋子是以前帕拉庄园家奴住的,这间屋子是我住的,里面住着我、妻子和孩子三个人,吃穿都在里面,生活非常艰苦。

  当年,米玛顿珠和家人就睡在一个坚硬的土坯台上,房子的空间还不足3平方米。当时这个院子住着14户朗生共60多口人,他们分别从事织氆氇、织卡垫、喂马、酿酒、裁缝等劳动。农奴几乎没有任何生产资料,被领主当作私有财产随意支配、甚至用于赌博、抵债、赠送、转让和买卖。领种土地的农奴必须交地租,还要承担很多沉重的徭役。旧西藏有一句谚语说:苛税像牛毛,从生缴到死。小农奴要缴娃娃税、长大了要交人头税,想去当喇嘛要交进庙税,被送进监狱要交入狱税,甚至连农奴死后家人还得去交收尸税。农奴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大多数劳动成果都被剥夺了,许多租地种的农奴生活难地为继,只能靠拾牛粪去卖来维持半饥半饱的生活。还有些人家每年有好几个月每年以野菜为食,在这样的压榨下,所有的农奴都欠债,这样的债越欠越多,祖祖辈辈都还不清。

  不堪重负的农奴被迫逃荒要饭,无数的人倒毙在路旁,拉萨、日喀则的城镇中到处可以看到要饭的老人、妇女和儿童。西藏和平解放前不到三万人口的拉萨竟然有四五千个乞丐。当年年青的《西藏日报》记者阿多就记录下了这样一条乞丐街。

  阿多《西藏日报》记者

  阿多:白天这里见不到什么人,就是残疾人,瞎子其它的以外见不到人,都会要饭去了,晚上回来以后,就在这个地方。这个面积比较大,后面有好多空厂子,垃圾场、垃圾堆,什么多得很

  记者:这一条街现在就主要是商业的对吧?

  阿多:商业,下边全是商业。变化是很大的。

  张庆黎 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张庆黎:51年和59年和西藏就是这个状况。

  记者:我知道这两张照片是在书记的家里,今天早上他特别从家里把这两幅照片带过来了。同样的角度,这是差不多是60年的变迁,大家可以仔细地从这个对比一下,同样的角度,您为什么会把这两幅照片挂在您的家里呢?

  张庆黎:不要忘了旧西藏的那黑暗,那种残酷,比如就比中世纪还残酷,还黑暗,翻天覆地。你看现在老百姓祥和的生活,那个鸽子,花园,过去老百姓没有资格,到广场,好地方没有资格去。

  张庆黎:你好了,你好了,几岁了,我抱抱,行吗?这么好,这么重。

  记者:叫什么名字?

  张庆黎:男孩,女孩?

  孩子母亲:男孩子。

  记者:我们看到这里有一个旅行团,朋友们都在这里留影纪念。

  张庆黎:哪里的?

  旅游团:北京人。

  张庆黎:我也是北京人。

  记者:西藏美不美。

  旅游团:美。

  60年前,西藏是贵族领主的天下,农奴们为领主劳动,一无所有、甚至没有人身自由。现在的西藏山明水秀,雪域高原正发散出耀眼的光芒。这样巨大的变化是怎样一步步发生的呢?

  时间倒回六十年前,1951年注定成为西藏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和平解放的阳光透过雪域高原厚重的阴霾。那一年,在林芝县扎西岗村,当时还在为领主支差的乔毕和村民们注意到,村庄里来了一群穿着绿衣服的陌生人。

  乔毕 西藏自治区林芝县扎西岗村村民

  乔毕:他们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当时很害怕。

  这群人被藏民们称为金珠玛米,他们在雪域高原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它穿透阴霾,为水深火热之中的藏族同胞们带来希望的阳光。

  乔毕:解放军刚到这里来的时候,他们带了很多粮食、菜、罐头什么的,我们上山砍柴,把那种林子里的蘑菇,找解放军换大米,菜吃。那时候他们这里几乎都没有什么医院可以看病什么,也是因为解放军来了以后,给我们看病,打针,送药。

  1959年民族改革的春雷响彻在雪域高原。这一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一致通过了《关于西藏全区进行民主改革的决议》。

  车明怀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主任

  车明怀:西藏的人民主改革大体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以“三反双减”为内容,即反叛乱、反乌拉差役、反人身奴役和减租减息,日喀则未叛乱地区实行的是“双反双减”;第二步就是分配土地,废除封建农奴主阶级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行劳动人民也就是百万翻身农奴的个体所有制。

  翻身农奴烧毁了农奴主剥削压迫农奴的各种契约,废除了高利贷,分到了土地,有的人在地里转了又转,看了又看,白天在地里劳作,晚上在地里睡觉,当年已经年近半百的次仁曲珍也终于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次仁曲珍 西藏自治区檀木镇夏尔巴村村长

  次仁曲珍:旧社会的话,那个土地还要上税比较厉害,现在自己当主,自己当主,然后不需要什么上税什么的那些,很高兴。

  格勒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

  格勒:我们为什么把民主改革当作西藏现代化的开始,因为它相当于一个历史的转折。土地第一次按人分给每家每户, 

  民主改革解放和发展了西藏的社会生产力,西藏连续六年丰收增产,到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藏族劳动人民在明媚的雪域阳光中当家作主。也就在这一年,吃饱饭,穿暖衣的次仁曲珍第一次在院里子升起了五星红旗

  次仁曲珍:当时她把那个旗当做毛主席的命一样,她这样说,她就是这样当这个旗,她一直放在心上。

  到1976年,西藏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实现了进入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性飞跃。从那一年起,乔毕家开始经历更大的改变,一些从未见过的稀奇物件陆续进入了他们的生活。

  旺久 西藏自治区林芝县扎西岗村村民

  旺久:整个通庄基本上都用上了电灯。觉得很奇怪,底下也没有什么火苗什么的,但是它的亮光很大,当时就是一个好奇心理,觉得特别奇怪,没有用火或者什么的,大家它的那个亮度特别大。

  和电流一起进入西藏的,还有改革开放的春风。

  旺久:从70年代祷1984年,都是人民公社,公社解放后家里面有9口人,分了50亩田地,还有21头牲畜。

  同全国一样,西藏的改革开放也是从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实行生产责任制开始的,甚至比内地的农牧区的措施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早在1980年,西藏自治区在全国率先对全区农牧民一律免征农业税,比全国免征农业税提前了25年。

  旺久:原来的话每亩地都要上交一定的粮食,一下子免掉了,心情特别激动,特别高兴

  一系列改革措施使西藏经济加快了发展速度。进入20世纪90年代,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加快改革开放和代化建设步伐的口号,而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基础与内地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如此薄弱的经济基础,如果仅仅依靠西藏自身的努力,实现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全国经济体制力求保持一致的目标,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实行“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新的对口援藏方式,对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那曲双湖特区地处藏北草原纵深地带,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西藏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已经派出六批干部到这里进行对口支援。

  王辉 中国石油第五批援藏干部

  王辉:去双湖根本没有路,都是戈壁滩、草原和沼泽地,陷车、挨冻是经常的事。每出入一次双湖,都是生死考验。中石油的援藏干部,克服种种考验,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扎实工作,艰难起步。

  1999年6月,中央政府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为了把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同时为了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2001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西藏制定了比西部大开发更为优惠的政策。2001年,国务院批准青藏铁路作为西部大开发“四大标志性工程”率先立项,西藏人民的幸福天路在西部大开发的滚滚热潮中全面启动。到2010年,三纵两横六个通道骨架公路将全面建好,畅通无阴的国、区道干线公路成为连接祖国内地、通向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通道;西藏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辐射国内周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及尼泊尔的航空网络,进出西藏的空中通道十分便捷,为小康西藏建设架起了空中彩虹;在构建综合能源体系的过程中,自治区加快以水电为重点,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发电在内的能源建设。基础设施越建越好,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记者 王小丫:我到过西藏很多次,认识很多基层的干部,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识,无论是当地的干部还是从外地来支援西藏的援藏干部,他们都把发展当地的经济、改善农牧民的生活和生存的环境、保护环境作为他们重要的工作,而这个也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首要工作和核心工作。那么整个自治区上上下下能够达成这样一致一个共识,形成一鼓凝聚力,这是基于怎样的一种出发点?

  张庆黎 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张庆黎:发展和稳定始终是西藏的两件大事。在这里怎么样把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起来,让老百姓尽快地兜鼓起来,日子能过得好起来,我们感到这是我们的责任,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在西藏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就失去了执政的这种权利,所以从我们实践中来讲,发展是第一要务,还得要注意必须要还得抓稳定,抓和谐。如果西藏不稳定,天天乱哄哄的,达赖分裂集团天天折腾,我们再防范不够,那么发展也搞不起来,就影响了发展,所以我们想就是反分裂,维护祖国稳定,统一,也必须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只有这两手,第一要务,第一责任,都抓好了,我说西藏老百姓才算过上好日子,

  王小Y:这60年来西藏取得了特别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全国人民,全世界人都看到了有目共睹,如果书记请您用一个字来形容这个变化,您会用哪个词?

  张庆黎:我用四个字来表示,“翻天覆地”,我去年的GDP507亿,和51年比,增长了113倍,人均GDP17319块,增长了43倍。第二点,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去年是4138块,比51年增长了117倍。第三条,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我们拉萨等主要城市一年的空气优良率全部在95%以上,全国咱们CCTV评比118个从城市全国,幸福感知数最高的城市是五年连续评,拉萨有四年居全国第一,捧来了金牌。

  王小丫:是的,这个节目是我们中央二套做的《经济生活大调查》。

  张庆黎:第四,基础设施,可以说突飞猛进。另外我们的社会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老百姓怎么感慨呢?哎呀,他说中央对西藏太关心了,我们想到的就办了,没想到的也给办了,他说当父母的也不过如此啊。

  王小丫:其实刚才您说到的这些变化,大家都看到了,无论是全国人民,甚至是全世界人民都是有目共睹的,您怎么评价这些来之不易、难能可贵的这些成就?

  张庆黎:之所以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一,得益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政策好,对西藏的特殊的倾斜、关照和支持。第二,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国大家庭,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支持西藏。第三,中央跟西藏确定了一整套符合西藏实际的治藏方略,指导思想。另外我们还有很重要一条,就是实实处处就是得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的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能够过好日子。

  西藏和平解放之后,人民解放军和进藏工作人员按照中央政策,大力兴建公路、银行、学校、现代工厂等基础设施,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农牧民发展生产,开展社会救济,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打破了西藏社会长期封闭、停滞的局面。60年来,农牧民的日子过好了,发展的后劲也更足了。

  长期以来,西藏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区,交通不便严重制约西藏的发展。中共十六大以后,中央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明确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2006年中央政府制定了加快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的40条优惠政策,青藏铁路开通,一条天路让西藏的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张庆黎:这一幅是十一五,我们从06年1月1号向全区各族人民承诺经过五年的努力,使全区现在住房条件比较差的140万人,都住上安全实用的房屋。

  王小丫:我注意到特别的细,包括农牧民自求,援藏补助,县补助,第十补助,自区补助,绝对贫困户,其他贫困户,游牧定居,兴边富民,农房改造,特别细。

  张庆黎:都是全部分解到户,我说一具体就落实,一落实就有压力。只有有了压力才有动力。

  乔毕的儿子旺久在2005年利用政府的补贴盖起了现在的这幢新房子,开起了家庭旅馆,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今天,“国旗老阿妈”像往常一样在自家的院落里升起了一面鲜艳的国旗。这位历经沧桑的世纪老人用时间守望着她的信仰,她相信,五星红旗会永远飘扬在雪域高原,飘扬在每一位藏族人民心里。

  王小丫:当我们在谈论西藏发展的时候,时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之路,您能不能为我们解读一下,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之路是怎么样的?

  张庆黎:我们这样来细化的、分解的。就是有一个路子,要探索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路子,之路。第二句话,要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大战略,一条路子,一条战略,培育一批特色产业,最后达到什么目的呢?要逐步,要最后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王小丫:最后还是回到了人民身上。

  张庆黎:对,最后。所以这样加起来,说起来就是这就是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我们坚信,现在机遇很好,只要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深入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做好结合的文档,抓好落实的工作,十分珍惜中央的关怀,十分珍惜全国的资源,十分珍惜历史经验,十分珍惜大好形势,十分珍惜宝贵经验,扑下身子,艰苦奋斗,艰苦困难干下去,一个团结、民族、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一定会屹立在世界东方,让说我们这儿不行,那儿不行的人在旁边愁眉苦脸吧。

  半小时观察:西藏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大会上用了“六个重要”来阐述西藏的战略定位,他说:“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他还提出,加快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关键,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表示,西藏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着力解决好西藏各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阻挡,我们相信,西藏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好,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看,明天我们为您讲述援藏干部的故事。您有什么好的线索和建议可以发至我们栏目的QQ83083,稍后,请继续关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其他节目,再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CCTV《财经频道》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