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荐书

2011年07月22日 01:1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从流水别墅到雅各布住宅,美国建筑师赖特在其长达73年的建筑生涯中,探索着有机建筑的可能——“一座建筑看上去应该是从其所在地中自然生成的”。他早期的草原建筑,强调“我们中西部的人民生活在大草原上,草原具有独特的美,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突出这种自然的美,体现它静谧的一面。”中期的“美国风”建筑,反复说明合理的住宅应当是“一座摩登的房屋,它对‘宏伟’的风格没有任何追求,只是沿着地平线默默地延伸着。”

  赖特认为建筑的本质如同人,是真诚真实。作为影响了欧洲国际主义风格的设计师,他又是“现代主义”一位长期的坚定反对者,对同被奉为世界四大建筑师的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都曾有激烈批判,认为他们的设计“失去了浪漫性——失去了生活的最本质的快乐”。

  作为建筑师,赖特另一重要特点是,他为中产阶级和中上层阶级客户设计的独门独户的家庭住房,约占其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三,而这类赢利相对较小、不易赢得声誉又较繁复的劳动往往是其他建筑师避之不及的。这与他秉承的观念有关,建筑学者汉宝德曾总结说, “想想看,一个建筑师要为美国社会找到一种生活方式,利用居住空间影响美国人的思想与观念!赖特一生的最大贡献也许正是奠定了美国人每人都有小院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

  在赖特浩如烟海的文本中,《建筑之梦》选取了他1900年至20世纪30年代极具代表性的一些文章和演讲稿。这些文稿曾对现代建筑产生重要影响,也能够反映赖特一生设计的主要思想脉络。

  人们生活在共同体之中,很多时候不会有意识地区分“我们”与“他们”。但是,在两种情况下,人会建构自我的独特性,以区别于他者。第一,“你们/我们是谁”的理性追问;第二,资源世界的分配危机。这两种情况对于族群而言,都是外部的,族群自身未必进化出“自我独特”的需求。但是,族群的演进却必须建立在自我独特的解释之上,因此历史记忆、共同语言、边界疆土、血缘信仰都成为可资解释的资源,族群内部的不同群体或阶层更会与外部主体相互唱和,建构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

  作为蒙古族一支的图瓦人,就是在这样的“外部启蒙”与“资源分配危机”中掀起族群建构进程的。中国图瓦人集中生活在新疆喀纳斯湖的周围,与周围其他人类种群混居杂处,却一直没有独立族群观念,甚至在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人移居后,仍然没有让他们生发出族群建构的冲动。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外部世界变动,搅乱了图瓦人宁静的生活,让他们有了独立族群的观念。

  外部世界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术界以理性命题的方式研讨图瓦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认同;第二,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的过程,尤其是旅游业在喀纳斯地区的推进,生活方式、经济生产以及资源分配的重组,让世代生活于此的图瓦人感受到了威胁,从而产生“团结起来,保护自己”的内在诉求。

  族群建构像任何一次权力洗牌一样,更迭的是统治者或精英的资源分配,于老百姓似乎无多大影响。换言之,图瓦人族群建构的背后仍然是利益争夺与资源博弈。在经济谋利的冲击下,族群内部的博弈甚至放弃了千百年来的家族(部落)利益,而结合成纯粹为利益而战的功利派系,血缘的兄弟、姐妹、妯娌、连襟之间也会因为利益冲突而大打出手。

  青海大学副教授关丙胜以《族群的演进博弈》一书研究中国图瓦人的族群意识与独立运动。他区分了族群内(地方精英)外(文学家与学术界)的不同表述,梳理出相对客观的中国图瓦人的族源和历史。他还对图瓦人的节日民俗、礼仪禁忌、宗教信仰以及射箭比赛的族群记忆进行了民族志记录。图瓦人族群建构中既推且拉的层叠矛盾、先来为主的族群逻辑以及现代性风险社会的外部强力和利益主导下的地方治理逻辑,使得关丙胜认为其族群建构是一种基于利益的演进博弈,博弈各方利用文化、制度、道德等非理性法则,博取经济利益的绝大收益。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