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张鸣:“公路覆土种菜”根源何在?

2011年07月22日 09:48 来源:财新网

  在新修的公路上覆土种菜,绝非襄阳市才有,反映了现有土地管理制度与政绩评价机制的内在冲突

  【背景】近日,《经济参考报》报道,湖北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发生了一起“公路覆土种菜”的滑稽剧。一个多月前,该镇双沟工业园内,数条新修的公路被覆上一层土,铺上薄膜,种下菜籽。最近,双沟镇政府又派人把公路上的填土刨开、移走。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几条新修的公路属违规占地,被要求“复耕”。当地政府为应付检查,只好在公路上覆土种菜,以求“过关”。襄州区政府办副主任苗丰亦承认,双沟工业园公路建设的用地手续,至今未获湖北省政府批准。

  苗丰对记者坦陈,2010年10月全国土地“卫星遥感图片”执法大检查启动后,双沟工业园违规占地被发现,“要求我们复耕,我们就在上面铺了土,盖上薄膜,利用等待审批的这段时间种一季蔬菜,同时也可以对公路进行保养”。

  据上述报道,当地村民曾因工业园区道路占地及补偿问题多次上访。而上述公路建设早已于2010年5月立项,并在去年秋季开始施工,目前已基本完工。双沟工业园占地3平方公里,以食品加工产业为主,属“湖北省首批重点乡村工业园”,并“经国务院审核保留”。

  襄州区官员解释称,现在地方用地需求大,而全省的用地指标紧张,不够用,基层排队等候现象严重。一些建设项目不得不边申报边建设,以满足招商引资的需要。事实上,此前襄阳市曾因违规用地多发而被要求整改。

  那么,到底是什么深层原因造成“公路上覆土种菜”怪象?如何从制度上予以杜绝?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认为,在新修的公路上覆土种菜这种荒唐事,绝非襄阳市才有,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这种政府执法犯法、屡查屡犯的现象,人们早已“见怪不怪”,反映了现有土地管理制度与政绩评价机制的内在冲突。

  在当前政绩评价机制下,基层党政领导只有做大GDP,增加财政收入,才有升迁机会。而要做大经济规模,就必须招商引资,要招商引资,就要占地。但是,当前,中央政府对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又实行自上而下的计划指标管理。也就是说,占用耕地搞建设,必须经过严格审批。面对政绩与合法性的冲突,基层政府倾向于铤而走险。一旦违法行为被发现,则想尽一切办法“应付”。

  张鸣认为,襄阳市双沟镇这种荒唐事,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招商引资所致。而当前政绩考核体系,长期以来唯GDP是问,对基层党政领导而言,没有政绩,就没有一切,这使招商引资成为其第一要务。在这种体制下,类似“复耕”之类的怪象频出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张鸣同时指出,问题并不仅限于此。表面上,唯GDP主义是指标考核的问题,但其背后潜藏的利益分配机制也不容忽视。目前,基层官员的制度内收入较低,如果不大兴土木、不多做项目,相关机构和个人的获利空间会很有限,难以形成足够的激励。

  在他看来,虽然在覆土种菜的各个环节,都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但这是现有体制约束下基层政府的理性行为。毕竟,被发现或查处的几率是有限的。事实上,“复耕”怪象的根源在于党政领导的权力太大,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

  张鸣指出,“解决之道,一方面要提高公务员制度内收入,杜绝‘灰色收入’;一方面要推进政府治理改革,地方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把公务员的数量降下来。应在强化自治的框架下,强化地方人大对政府的监督,限制党政领导的权力。”■

   (财新记者 张新名 采写)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