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允许字母和数字成为企业名称 本市注册新政创先河上海创意园区首度“名副其实”

2011年07月22日 13:12 来源: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劳佳迪 报道 制图 任萍

  “春明粗纺厂就是M50! ”——过去困扰赵长征的一件事,是每当合同敲章或开具发票,都不得不向客户不厌其烦地解释。

  从春明粗纺厂厂长到知名创意园M50总经理,随着上海传统制造业的层层蜕变,他的身份也历经变迁。但阻于工商注册的约束条例,M50却始终难以名正言顺。

  直到昨天下午,在市经信委“见证”下,上海工商局正式为M50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颁发了工商证书。据悉,用字母和数字作为注册名称在全国尚属首例。

  政策“绿灯”

  “这次M50从春明粗纺厂更名为M50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的审核,按照规定,任何企业不得以数字或英文字母作为企业名称进行工商注册。 ”上海工商局副局长陈学军告诉晚报记者,此次M50授牌是一种新的尝试。“过去不允许,是因为数字和英文名组合并不具备任何含义,但当下在文化创意产业类似组合的品牌越来越多,我们也在评估它们的价值。 ”

  记者注意到,上海拥有相当数量创意园区法人名与实际传播名不相符,比如卓维700、2577创意大院、1933老场坊、优族173、8号桥、半岛1919、SVA越界、尚街LOFT、建桥69、JD制造、X2创意空间等等。

  由经信委指导成立的上海创意产业展示与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主任王艺接受晚报记者独访时透露,除了M50,光纺织控股集团内部就还有很多类似园区,“比如卓维700,在M50申请过程中也在观望,想看一看内部流程怎么走法,他们也想和区一级工商部门协调申请营业执照变更。 ”

  据记者了解,其实政策“口子”早在今年年初就已洞开。当时,市工商局出台了“转型发展十六条新政”,其中第二条就明确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文化产业园区、创意产业集聚区管理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外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

  “看上去只是更名的小事,但对企业来说,以往延用的工业系统厂名在拓宽品牌效应方面非常不利,”赵长征对记者解释道。而年初工商部门在举措出台时的期许也是:有利于实现文化产业园区、创意产业集聚区品牌与名称的统一性,拓展其品牌效应。 “本次突破主要考虑当前‘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国家战略,政府应该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陈学军对记者强调。

  更名=改制

  既然早在年初,政策阻碍就已不复存在,又为何到了7月中下旬企业才初有动静?对此,王艺告诉记者,流程的漫长主要集中在纺控集团内部,而不是政府层面的审核。 “单纯企业更名是比较简单的,但现在实质上是从‘厂’变成了 ‘公司’,牵扯到公司改制,所以需要M50递交财务验资报告、审计报告等。 ”

  “由于没有先例,一开始母公司纺控集团并不知道如何操作同意函,工商局方面认为既然是国有企业,就只需要提供产权证明,不需要出具详细财务资料,最后还是由工商出面和纺控集团进行协调。 ”据王艺介绍,纺控集团同意改制后,又经过很长的内部任命流程。 “根据公司的章程,据必须组建董事会,任命董事成员,所以尽管M50年初就提出了申请,经过半年才最终敲定。 ”

  “我们用春明粗纺厂的名字,在圈内搞活动时带来过很多尴尬,最初这个名字是美国《时代》周刊2004年介绍上海街区文化时首次使用的,取自moganshanlu(莫干山路)50号之意,老外经常有疑问。 ”对于更名的迫切,赵长征如是说,“粗纺厂的名字更适应工业系统,和创意产业的整体格调已不相符。 ”

  不过,王艺也认为,并不是所有创意园区都有更名的需要和可行性。 “比如说许多园区都存在‘二房东’现象,是由文化传播公司的名义在转租运营,就没有更名的必要;再比如‘南M50、北798’,北京有名的798园区就是一大片厂区,是以管委会的形式在管理,领导班子包含了好多厂在内,更名起来就会更麻烦。 ”

  产业瓶颈

  M50的“名副其实”虽未必成为适用于每个创意园区的套路,但其对实际经营的帮助或许能成为其它园区效仿的范本。

  “像M50这样的园区,业主、开发商和运营商都是一家,最早经营只限定在自有房屋租赁的范畴,改制前要拓展其它品牌业务就很受限制。 ”王艺如是说。记者了解到,为了翻越这道藩篱、运营垂直门户网站及建立设计联盟等,M50只得以谐音 “吾灵”注册了一家新公司。

  尽管更名解决了赵长征的后顾之忧,对于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他仍给出了更多建议。“一个难题是多头管理,你看法人注册是归工商局管,经信委则管授牌、停牌这样的指导性内容,但国企的直接监管者——国资委却没有发声音。 ”

  此外,上海发展创意在产业理论方面也面临着短板。 “我认为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自发阶段已经结束了,现在需要一个高屋建瓴的产业理论来指引,而我们的理论现在大多还是舶来品,不适应中国特色。 ”

  赵长征的困扰在于,对于他这样打造创意园区的人,在理论中找不到精确的定位。 “有些人认为是开发商,也有人提到我们是现代服务业,但都是模糊的,政府在不断推动思想解放的同时,也应该有理论上的突破。 ”

  王艺则认为,企业最大的困难还是缺少资金扶持。 “现在发改委有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有一部分是面向创意产业,但资金量还是不够的,设计机构不像传统制造业那样大产出,人的劳动就必须要有长期资金扶持。 ”

  她还强调,政府下一步作为是考虑搭建更多子平台。 “包括投融资平台、制造企业和设计机构的对接平台等,我们国家的一个特殊现象是,设计机构本身不能延续到产品销售,比如说后期产品的销售设计师并不能分享版税,只是给一笔一次性的设计费,所以现在也越来越愿意自己开发产品和销售渠道。 ”

  资金何来?

  资金之困,似乎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创意产业注定难以规避的话题。 “不光是中小企业的通病,创意产业的经营风险也特别大,和新技术产品相比更容易被仿制。多数又是奢侈品,市场需求很难确定,碰到好的投资项目,可以获得十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收益,但也可能颗粒无收。 ”从事设计行业已十年的陶先生告诉记者。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创意产业难从银行贷到款的重要原因是和传统工业企业相比,抵押担保能力不足。 “创意企业核心资产主要是知识产权、版权和收费权,缺少土地、厂房等能作抵押的不动产,现在缺乏权威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和方法,一旦贷款不能按期偿还,作为抵押物的无形资产难以及时处置、变现。 ”某中资银行企业贷款部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在兴业证券投资银行部张瑾看来,国外有些经验值得借鉴。 “许多国家都成立了专门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机构,比如英国成立了‘西北文化金融机构’,美国建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社区合作银行,日本则建中小企业基盘整备机构,韩国有文化产业振兴院。 ”

  此外,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机制也极有必要。知识产权交易机构或金融投资机构在评估文化创意企业价值时,才能明确估算该企业持有的知识产权的潜在价值或贷款额度,为知识产权的交易或银行贷款提供风险防控机制。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