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融资成本直线上升,中小企业遭遇生存困境专家呼吁民间借贷合法化

2011年07月22日 13:12 来源:新闻晚报

  □见习记者 任文娇 报道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昨日表示,虽然小微企业生存较困难,但并未出现小企业扎堆倒闭现象。曾经多次为中小企业呼吁谏言的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则对记者表示:“目前公布的PMI数据预览值的确是中小企业不景气,生存艰难的一个表现。现在温州的情况是一方面产业规模缩水,另一方面是不少企业有订单也不敢接,因为难以对成本做出预期判断。 ”

  成本上涨小微企业难接订单

  工信部昨日表态,中小企业并未出现大规模倒闭潮,对此,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赞同这个观点,但他也提到,目前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的确在恶化。产业大面积萎缩是较普遍的现象,“温州打火机厂鼎盛时期有4000多家,但目前来说,只有几十家。此外,中小企业的成交订单也在萎缩,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企业有了订单也不敢接,由于难以对成本预期做出判断,难以定价。 ”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昨日亦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正常的融资渠道,对生产要素变化敏感;在上游能源原材料大幅攀升,用工、融资等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出现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的情况。此外,近一年来,人民币单边升值趋势明显,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也有不小的影响。

  但朱宏任也透露,根据国务院要求,工信部正在积极筹备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呼吁民间借贷合法化

  不少中小企业迫于成本压力、资金链紧张等因素、加上融资成本直线上升而停工、半停工、甚至为规避成本压力将企业迁至越南、孟加拉等地。而“拉闸限电”更是导致众多中小企业“跑路”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天两头停电,企业能正常开工么?很多企业为了正常生产,自己去买柴油机发电,而用柴油机发电是电网供电成本的3倍”,周德文表示。

  目前,不少脱离实体经济的中小企业主将资本转投到虚拟经济,熟稔江浙小企业生态的周德文如是说:“现在实业不景气,资本也不可能躺在银行里睡大觉,很多以前做实业的人都把资本投到艺术品领域乃至去二三线城市炒楼”。

  提及融资难,就让人联想到目前温州尚有超千亿的民间资本亟待规范;而现实的另一面是不少中小企业从银行借不到钱,就只能投向民间借贷,这就要面对利率上浮30%甚至100%的高昂融资成本。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目前的民间借贷已从两年前的江浙沿海扩展到陕西、内蒙等内陆地区,从制造业领域扩展至商贸流通甚至普通家庭。而且利息也高得惊人,有的民间拆借年息已超过100%,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更值得警惕的是,在高息和资金需求饥渴等作用下,甚至有银行资金也充当了民间拆借的“二传手”。

  周德文认为:“目前的金融体制还有待完善,民间借贷一直处于灰色地带,应立法将民间借贷纳入合法监管,使民间借贷规范化,这一点在香港、西方等地区已有成熟案例可借鉴,比如国外的小商人银行、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 ”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