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2日 17: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有着168年“光辉岁月”的英国《世界新闻报》,朝夕之间轰然倒塌。造成这一惨痛结果的原因,不是通常人们所认为的全新业态环境的挑战,而是这家百年老报职业操守的沦丧。
《世界新闻报》的倒掉,引起全球对新闻伦理这一老问题的重新反思。然而另一方面,肆意践踏伦理、无视媒体社会责任的行为,每天仍然在世界各地、在我们身边大量上演。为了占市场、拼出位,怎么离谱做什么,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一项调查显示,在去年遭到民众痛批的假新闻中,真正出于利益驱动和市场竞争的案例并不多,更多的是由于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出现偏差所致。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下,怎样耸人听闻,就怎样做新闻。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不顾新闻事实的基本真实,不惜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拼命制造“眼球效应”。
杯具啊!这些态度和做法不仅从未受到检讨和惩罚,却还被有意无意地标榜为“视角独特”、“独家报道”。更杯具的是,他们的报道往往被贴上“敢说话”、“说真话”的标签,在网站、论坛、博客、微博(http://weibo.com)等新兴媒体广为传播,赚取海量的转载率、点击量和主题关注,俨然成为“新闻旗手”。
歪曲事实误导民众
不久前,笔者所在的城市邀请全国都市报纸前来采访报道,期间安排有关方面接受集中采访。笔者从头至尾参与了整个活动。次日,各报均作了如实报道。却有一家报纸“独辟蹊径”地对某一话题作了完全相反的报道,见报后被各大网站转载,有些网站还开通了讨论区,网友们纷纷跟贴讨论。一时间,这座城市面临着莫须有的巨大舆论环境。
还是这家媒体,几年前刊登了一篇对一位国内知名作家的电话专访。然而,次日见报的内容与作家当时所说的话完全相反,作家不得不在国内某论坛愤而反击,差点对簿公堂。此前,这家媒体的一名娱乐记者由于采用激将法等,诱导一位娱乐圈人士做出了打人、烧车等过激行为,最终致他锒铛入狱。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把本来没有的内容硬加入报道,把本来没有联系的环节嫁接起来……各种调料应有尽有,就等着娱乐受众的精神。种种不端行为,已经不再是简单地“误读”新闻,简直就是刻意曲解,有些操作手法已下流到不堪地步,在读者、受访对象及社会公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甚至涉及违法犯罪。更可忧的是,这类现象近年来有逐渐从娱乐、社会新闻转向时政领域的趋势。
危险游戏遍及全球
2008年,我国大事、要事、喜事很多,为世界所瞩目。在这全球聚焦的时刻,以CNN为代表的西方媒体采取移花接木之法,制造我国军警“镇压”藏民的虚假新闻,引起海外华人极大愤慨,成立了反CNN等网站、论坛,揭露西方媒体歪曲事实的真相,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最终逼使CNN等媒体向中国政府和人民道歉。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这一传播游戏,在西方媒体曾有“光辉历史”。19世纪末,美国出现了大批“黄色小报”,大量刊登色情、凶杀、犯罪等低级趣味的“黄色新闻”,严重恶化了当时的媒体生态,遭到读者强烈抵制。以普利策等为代表的报业资本家痛定思痛,决心摒弃“黄色路线”,倡导社会责任、媒体良知。经过一百多年的演进,“标题党”、“偷梁换柱”、“跟踪监听”等下流作法,已经成为末流小报的代名词。然而,一旦出现报业经营上的危机,即使一些有名望的“世界大报”也对这些手段念念不忘。终于,有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世界新闻报》关门歇业,默多克不得不在英国7家主要报纸刊登整版道歉广告,其主编布鲁克斯甚至因为窃听事件而被捕入狱。尽管默多克先生主动“断尾求生”,事件的发展终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可能摧毁整个王国。
懈怠社会责任,罔顾基本良知,漠视读者权益,就必须接受代价巨大的惨痛惩罚。这是读者的胜利,这是时代的胜利,也是媒体自我净化的不二选择。
不端行为毁坏道德价值体系
媒体的生命,系于其对受众责任、社会责任的担当与坚守。
李普曼把普通民众比作体育比赛中坐在后排什么也听不见的观众:“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发生这种事,应该发生什么事;他生活在一个看不见、听不懂的世界,因而无法监督。”媒体不端传播行为,不仅直接造成社会角色的错乱,导致违法犯罪行为,且由于履责不当,毁坏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破坏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一般而言,“偷梁换柱”一类新闻操作的传播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益驱动,是根本动力。
在笔者所亲历的那个例子中有关方面当时的回答是:“对安保、对城市管理秩序确实有必要形成非常的管理举措,但是这些非常规的一些管理办法和政策举措,如何做到少扰民、不扰民,做到能争取社会的支持、社会的参与,尤其是市民的理解和参与,确实有一个方式方法问题,也有政府对一些工作把握的程度问题”。可见并未对有关事件作出具体评价。然而次日见报,这种解释、这种偷梁换柱的故意曲解,令当时在场的其他媒体记者都错愕不已!
2、将“受众本位”简单化为“媚俗”。
传统传播学认为,受众对于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只是不假思索地被动接受,所以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但随着传播学及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这种观点已经不能证明受众的能动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反向建构。
今天,受众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传播模式亦从“传者本位”的单向传播,转向“受者本位”的交互传播。但这也被推向了另一极端——一些媒体搁置自己的社会责任,放弃起码的判断能力,丧失了起码的职业操守,一味地迎合、讨好受众,哪怕只是特定有限的受众的低级趣味。
3、激烈而扭曲的竞争心态。
为了争夺受众,扩大发行量,吸引更多广告,媒体都想抢首发新闻、独家新闻,这就给虚假新闻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媒体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心,职业操守屈从于功利追求;一些新闻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新闻训练,尤其是职业操守教育,思想中没有树立“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的观念。在个别媒体,特别是竞争性强的某类媒体,普遍存在着不择手段抢发新闻的浮躁风气、急功近利,甚至于为抢而抢、为特而特,在采编之间,在报社与采访对象之间,不愿意做必要、充分的沟通和起码核实,有的甚至故意歪曲采集到的第一手信息素材,为偷梁换柱、移花接木一类新闻造假行为,提供了土壤和空间。
净化媒体业态刻不容缓
论及源头,“黄色新闻”正是目前一些媒体不端传播行为的原型。“黄色新闻”以“标题党”制造耸人听闻之感,滥用以至伪造照片,捏造访问记或其它报道以行骗,对民众表示虚假同情,自我标榜等等。这类“黄色新闻”在短期内轻易拥有受众的同时,也阻塞了普通人所依赖的新闻渠道,不仅起不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反而为罪恶、性和暴力等人类非理性行为进行开脱。
从世界范围看,对媒体不端行为的惩罚,要么来自于严肃彻底的执法,要么来自于传媒业内部的严格自律和自我净化。为了保证传媒的客观公正,世界各国除了以新闻法规强制传媒工作者不准做的禁区,纷纷提倡传媒职业道德,强调以行业内部的相互监督、以传播者个人的自觉来抵御各种诱惑,防范不良传播行为。
我国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全新的传播环境下,良性、有序的竞争是所有媒体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共同需要,社会也应该给媒体足够的宽松环境。然而,不管竞争如何激烈,“内容为王”,始终是媒体竞争致胜的关键,靠偷梁换柱等“奇技淫巧”讨好读者,终究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抢新闻与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独家报道与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舆论监督与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关系。党委机关报也好,都市报也好,都有责任、有义务为净化社会主义舆论场贡献自己的应尽力量。以极端手段愚弄人民、混淆视听,必然严重损害自己的公信力,最终被人民、被受众、被时代所抛弃。
百年基业,一朝倾覆;前车之鉴,岂不慎乎!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