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2日 23:55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岳巍 北京报道
7月19日,在的黎波里附近的阿齐齐亚兵营,卡扎菲再度表现强硬。他誓言,继续抗击反政府武装力量以及北约空袭。他号召利比亚人民无论男女老少都奋起反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强硬而疲惫不堪的卡扎菲,对手不仅是班加西,更是一个幽灵,一个“民主化”的幽灵。从突尼斯到埃及,到利比亚,到也门,到巴林,到叙利亚,由和平示威而至暴力冲突,民众死伤,政治强人们或离走或坚守。而西方世界对于不同的独裁者的态度也因人而异。
卡扎菲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尽管反对派已经占据班加西数月,并且其军队一度攻占多个战略要地,尽管被国际社会加以经济制裁并军事打击,但是至少从表面上看,卡扎菲仍旧牢牢控制着的黎波里。
这个中东强人似乎决意维持自己曾经的坚毅形象,尽管的黎波里已经遭遇获得联合国授权的多次轰炸,但是卡扎菲的声音通过广播仍旧试图穿过断壁残垣告诉拥戴他和反对他的人们:我,还在这里。
“恐怖主义外婆”的摇摆
从1986年开始,卡扎菲就被指控支持恐怖组织:从北爱尔兰的IRA到巴勒斯坦的Abu Nidal,甚至还有西班牙的ETA。他还参与了1985年维也纳和罗马的机场爆炸案,以及1986年La Belle Berlin的爆炸案。在这起爆炸案中,他们炸死了一个美国士兵。当时的里根政府对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报复性轰炸导致多人死亡,利比亚也开始被国际社会边缘化而成为世界孤儿。
这种看似严苛的惩罚未能使卡扎菲有所收敛,两年之后造成70人丧生的洛克比空难成了当时压垮卡扎菲的最后一根稻草。
讽刺的是,9·11事件之后,利比亚也宣布参加美国主导的全球反恐,事实上人们都明白,无论是高调反恐还是示弱性的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是卡扎菲挽救自己政治生命的手段,至少要让利比亚摆脱“恐怖主义外婆家”的形象。事实上,卡扎菲也基本达到了目的,美国公司与欧洲公司重返利比亚,卡扎菲认为假以时日,利比亚会被国际社会重新接纳甚至是拥入怀中。事实上美国的石油公司都在等着与利比亚签订新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购买合同。
7月30日,美国正式向北约交出对利比亚行动的指挥权。按照美国总统奥巴马28日针对利比亚问题的专门政策演讲提到的说法,交权之后美国将发挥“辅助作用”,只在情报、后勤等方面向多国部队提供支持。美国的利比亚政策终极目标当然是让卡扎菲下台,但是在当时看来却较为稳健温和:这与当年摧毁萨达姆政权的具体做法完全不同。
这一次,法国是针对卡扎菲政权进行军事干预的主角,除了率先承认班加西政权的合法性之外,法国战机是对的黎波里进行轰炸的主力,在法国战机的配合下,班加西反政府军一度攻克多个石油重镇,并获得多个国家的外交承认。3月31日到6月12日,北约轰炸利比亚2000多个目标,4月30日,卡扎菲的一个儿子与3个孙子在北约空袭中身亡,6月6日,利比亚议会大楼被炸毁,6月21日,班加西特使访问中国……
时间就在政府军与反政府军的拉锯战中过去,利比亚的局势依旧动荡。
“民主”大旗的背后
19日的兵营讲话中,听众来自瓦希法纳部落,他们举行大型集会,以示对卡扎菲的支持。卡扎菲向这些部落支持者发表讲话说:“你们准备好向西部山区挺进,清除那里依附于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叛国者。这群疯狂的人接受十字军国家提供的武器,用来杀害你们的孩子。”
这已经不是卡扎菲第一次组织部落集会以寻求支持。卡扎菲当政的40多年中,未曾采用正常的政体结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实行部落式管理,这使得其对部落依赖严重,在这场针对卡扎菲的旷日持久的“反叛”行动中,支持与反对卡扎菲的部落力量对比也许最终会影响卡扎菲的去留。
当利比亚已经通过向国际社会示弱来完成与主流大国修复关系,并且在以石油换支持与邻国维持和平之后,部落酋长制对于卡扎菲治理一个人均GDP超过1.6万美元、势必向现代性转变的国家到底能否发挥正向推动作用成为令他迷惑的事实。卡扎菲曾经试图以指称基地组织是利比亚此次变革的幕后推手来试图影响美国的对利政策——如果他不再掌权,那么利比亚与西方的和解进程将可能被极端势力取代。但是显然,尽管曾是反对基地组织的盟友,美国并未改变要求卡扎菲下台的初衷。
卡扎菲仍旧斗志昂扬,他说自己唯一的选择就是战斗,“将朝着被叛徒和北约图利者控制的城市挺进,并夺回它们。北约的轰炸吓不倒我们。”
反对派武装正在从的黎波里西南部耐富塞山区发动攻势,他们建立的西部战线直接威胁通往首都的交通要道。作为卡扎菲政权的传统反对者,耐富塞山区的柏柏尔人得到了法国的武器援助,与此同时,建立了西部战线,直接威胁通往首都的交通要道。该山区反卡扎菲政权的柏柏尔人还得到法国空降的武器援助。两名来自利东部重镇米苏拉塔的反对派武装指挥官20日在巴黎得到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接见。
事实上,法国一直在为卡扎菲的未来做出规划,外长阿兰·朱佩20日在接受法国电视一台采访时表示,只要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远离政治生活,他可以留在利比亚。法国希望在启动正式的政治谈判之前解决卡扎菲的问题。
法国在试图推翻卡扎菲的运动中,扮演了外部先锋的角色,这使得欧洲一并被视为利比亚反对派的同盟。
在利比亚所有的石油出口中,欧洲是最大的购买者,在欧洲,法国则是最大的客户,战事开始之后,利比亚每天160万桶石油产量已经锐减到50万桶,冲在前面的欧洲至少在石油贸易上已经损失惨重,看上去尾随在欧洲身后的美国并未受到实质损失。
7月21日,世界最大的证券零售商和投资银行之一的美林银行公布报告称,如果全球石油市场继续保持紧张,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2012年有可能短暂上涨到每桶175美元。
美林银行研究小组在报告中把今年第四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的预测提高到了每桶102美元,比前一次预测每桶提高了8美元。
在这份报告中,美林银行预计利比亚石油在明年年底前将不会重返世界市场。
7月21日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73美分,收于每桶99.13美元,涨幅为0.74%。
事实上,利比亚战事开启之后,尽管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价格虽然曾经多次破百,但是,受北非尤其是利比亚原油出口影响更显著的伦敦布伦特原油21日收盘时在小幅下跌后,9月交货的期货价格下跌64美分,仍收于每桶117.51美元,与纽交所差价仍旧维持在18美元左右,而利比亚战事发生之前,此一差价仅维持在1美元左右。
资本市场对于利比亚局势的悲观看法并未影响很多人对于此次北非多国以反独裁为标志的政治变革的热烈欢迎。北非变局被视为世界民主化进程的一大胜利,尽管卡扎菲仍在坚守,但是更多观察家认为他将与本阿里以及穆巴拉克殊途同归。
但是冷静的观察者必然发现,在反独裁的民主大旗之下,还隐藏着多种势力的博弈,民主之外,大国对于自己国际战略的规划加诸具体的国家,宗教势力对于世俗政权的干预,部落治理模式与现代政体结构的争执,这些使得北非变革并不单纯,也都决定了利比亚的此次变革不能为世界提供民主样板亦不能成为世界民主化进程的典型演进范本。
于是,即便卡扎菲如本阿里与穆巴拉克一样退出历史舞台,北非的前景对于西方来说也将是一个巨大挑战。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