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2日 23:56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唐玮 北京报道
如果真的能用星座理论窥人,相信大多数人希望把那些条条框框,对号入座到央行行长周小川身上。
这位水瓶座的金融大管家,一开口便能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但又和世界上所有的央行行长一样,喜欢适可而止、捉摸不透的表述。之前的“池子”理论着实让经济学家们研究了好一阵子,7月8日,周行长又抛出了新观点:相对于目前较受关注的CPI同比数据,季节调整后的CPI环比折年率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制定的依据。在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之后,周行长提出该观点,是暗示加息接近尾声吗?因为6月份CPI环比增长0.3%,折年率约增长3.6%而已。
但他又在7月11日出版的《中国金融》杂志上撰文表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通胀压力依然较大、通胀预期依然较强,要进一步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看似矛盾的表述也正折射出宏观经济的现状:经济仍较快增长却显得“勉为其难”,暗藏着诸多减速风险;通胀仍如脱缰野马般难以在短期内驯服。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反复强调的是,“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波动”,而且要“避免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与多种因素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生大的影响。”
要如此两全其美,周小川真的需要如同水瓶座那般“富有开拓精神,思维能力高于本能,属于先锋派人物”。幸而,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非常赞赏周小川行长的智慧,他认为周小川看问题非常全面,有一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战略。
下半年货币政策如何为经济运行排忧解难,是微调?是继续“稳健地从紧”?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周小川果断出手
孕育希望的2011年已经过去一半光景,经济数据确实喜忧参半。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9.6%,较去年下半年9.7%的水平略微下降,但CPI成为了难以逾越的忧愁:继2010年11月份达到5.1%的高位后,2011年3月份又刷新为5.4%,4月份保持在5.3%,5月份维持在5.2%,6月份一下子跃升至6.4%。
而2011年1月份CPI指数篮子经过了调整,如果按照去年的CPI统计指数的话,今年3-4月份CPI已经达到6%左右。通胀的压力正在节节上升。
央行也毫不犹豫,该出手时就出手,面对持续较大的物价上涨压力,先后在2、4、7月份三次上调存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同时在1―6月,每个月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大手笔”的同时,还进行了频繁地公开市场操作、汇率弹性增强、信贷控制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
铁拳之下,效果也显而易见。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变量,M2增速不再以“飞一般”的速度前进,社会融资总量也渐渐回落。
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M2同比增长15.9%,比上年末低3.8个百分点,年初制定的目标是16%,目前未超标。而央行于7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7.7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847亿元。
效果明显,但难免也有“误伤”。数据显示,二季度前两个月工业增加值显著放缓,而中小企业融资难愈演愈烈,民间借贷市场日益庞大,民间利率高不可攀,一时间,货币政策“超调”的声音不绝于耳,对滞胀和“硬着陆”风险的讨论也屡见报端。
交通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2011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4.17万亿元,同比少增4497亿元。除受紧缩政策影响外,也表明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正在有所放缓,这是经济增速放缓下降的信号之一。
紧缩政策的理由,是愈演愈烈的通胀,面对不断上扬的CPI数值,市场紧绷的神经一再被挑起,而今年年初时,大部分机构的观点还是通胀年中见顶,政策下半年转折,如今,统一的阵营已经出现了分化,是松绑,还是继续勒紧?政策层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市场解读为政策信号。
恰在此时,周小川提出,“相对于目前备受关注的CPI同比数据,季节调整后的CPI环比折年率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制定的依据”的观点,难道这另有深意?
因为如果按照6月份CPI同比增长6.4%、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5%计算,央行还需要加息290个基点,才能告别负利率。但若按照6月份CPI环比增长0.3%,环比折年率约增长3.6%来看,似乎负利率已经被扭转了。
上半年紧缩效果明显,负利率实际上已经解决,预示着央行未来政策适度松绑?
下半年“适度微调”
遏通胀,还是保增长,目前而言,成了钟摆的两端,无法兼顾。是选择容忍合理的减速,还是选择容忍一定的通胀,决定着货币政策的走向。
周小川的表态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最终会放开特定价格,会形成一定的通胀,而央行已做好容纳这部分通胀的准备。
而中国的宏观经济已有放缓之忧。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汇丰的采购者经理指数(PMI)都在近期出现了连续的下滑,由此,市场对经济减速忧心忡忡,也呼吁应该放松货币政策。
数据显示,6月份PMI延续5月份下滑趋势至50.9%,购进价格指数也降至56.7%,而汇丰于7月21日发布的“中国制造业PMI预览”,预测7月PMI将创下28个月的最大降幅,也是今年内首次低于50。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中国前期的紧缩措施的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所以制造业的萎缩情况还会短暂持续。
另外一派的观点也是针锋相对。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分析说,通胀即使见顶,意义也不大。因为去年下半年的基数较高,即使下半年的环比通胀率出现加速的迹象,8月以后同比通胀率也很难达到6%的水平。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如果“前瞻性”放松,将很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如果环比通胀率如果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到了2012年,我们将很快再度看到6%以上的同比通胀率。
除此之外,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来插一脚,QE3是否推出也悬而未决。7月13日,伯南克在国会众议院作证时说,如果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乏力,美联储可能采取新的货币刺激政策。这一表态,使得商品市场闻风而动,纷纷大涨。但在14日,伯南克在国会参议院作证时又称近期不会推出新的刺激措施。
“除了国内因素,资本流入外汇占款增加的输入性影响,也对下半年的国内流动性仍有新压力。”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分析说,据央行刚刚发布的外汇储备数据匡算,今年上半年资本项下仍然是顺差,贡献新增外汇储备约1500亿美元,贡献外汇占款超过9700亿,加上贸易顺差与直接投资千亿美元超过6470亿的外汇占款,几乎是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回的流动性的全部。下半年输入性的流动性新增压力仍然不可掉以轻心。
货币政策历来需要调控艺术,需要在两难中取舍,对于下半年纷繁复杂的情况,多数专家给出了“适度微调”的观点。
连平预计,货币政策总体基调维持“稳健”,但收紧力度会有所减弱,准备金率、利率运用频率明显降低,信贷总量维持偏紧格局但存在局部适度放松的可能。“下半年准备金率调整频率会明显放缓,公开市场操作有望取代准备金率成为回收流动性的主要工具。”
周小川也提道,在控制通胀问题上,数量型工具在中国有时候要比价格型工具管用。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