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内企借道香港贷款资金回流 稀释宏调效果

2011年07月22日 23:58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徐芸茜 北京报道

  近一个月来,东莞外贸出口企业老板王贵军(化名)频繁往返于香港和内地之间。他在电话里向记者戏谑:“我不是在跑贷款,就是在跑贷款的路上。”

  当内地银行信贷越收越紧之时,香港信贷市场却是另一番火热景象。根据香港金管局的数据,去年香港本地银行贷款总额增加9400亿港元,增幅达29%,而今年上半年情况仍未见放缓,以年率计的增长率为26%。

  香港信贷的膨胀,与北京的信贷紧缩政策同期出现,这绝非巧合。

  今年,中央政府下定了决心解决通胀问题。上半年连续加息、收紧平台贷等系列强势措施的出台,使内地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融资压力。走投无路之下,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无奈选择“曲线救国”。

  显然香港的各家银行也积极迎接这次机会,并趁机增加它们的信贷规模。尽管银行有义务报告它们提供的贷款是否被用于香港区域内,但实际上,其中很多贷款最终都被用在了大陆,而这也可能已成为大陆热钱主要来源。

  “企业到香港贷款融资之后,具体有多少回流内地,这个规模是估算不到的。我们将这笔钱算在热钱范围内。”长期监测中国地下资金流动的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向本报记者提出,内地信贷紧缩加快“热钱”流入。支撑这个观点的有力论据是,在今年一季度,内地已出现10.2亿美元贸易逆差的情况下,外汇储备仍然大幅增加至3.04万亿美元。

  很多受访业内人士均向记者表示出了担忧,即大量境外融资回流内地,不仅会削弱国内宏观政策的紧缩力度,还会使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取道香港贷款

  王贵军经营着一家服装出口企业,他感到资金压力巨大。

  “订单很多,资金压力也很大。”王贵军说。他介绍,国外订单按照惯例都是先支付一部分订金,货到之后再全额付款,而国内销售资金回笼更慢。

  于是,和周围的人一样,王贵军在香港也成立了一家贸易公司,主要用途是融资贷款。

  他告诉记者,香港的中小银行贷款很灵活,最有特色的就是订单融资,很多银行只要看到企业有订单就会放款。企业通常的做法是拿到订单,但组织购买原料资金不足,香港银行就会把贷款直接打到材料供货商那里,企业收到材料开始生产。

  从理论上讲,凡是深港两地同时设有公司的企业,均具备借道香港融资的基础,只要通过香港银行审核即可。

  据了解,内企目前在香港贷款还可以做到年息二厘、四厘,比内地贷款要低。不过,这种息差也在缩小中。去年香港1年期美元贷款利率还只有百分之二点几,但今年已经达到3%以上。但这对于急需资金的内地中小企业来说,仍是吸引力巨大。

  像王贵军的公司这样利用香港注册身份在港借贷的内地中小企业数不胜数。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小企业,今年部分有政府背景的大型企业也开始在香港信贷市场进行大规模借贷。

  4月11日,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在下达给香港银行机构负责人的指引中就提到,目前内地激增贷款客户主要是“内地大型国有企业、红筹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或者由省或是政府拥有的公司”。

  香港金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开始香港贷款就开始急增,而带动贷款增长主要因素有两项:物业贷款,全年增加2580亿港元,升幅19%;此外,中国内地非银行类客户贷款也显出强劲需求,全年上升4440亿港元,按年升幅47%。

  回流渠道五花八门

  贷款不难,难的是如何把钱弄回国内。

  王贵军告诉记者说,在香港贷款一般还是贷外汇。一般情况下,外汇管理局会根据贸易订单的金额给换汇。但他还有更好的办法。“订单一般都是外商和香港的公司签合同,预付款是30%,然后再用香港的公司和国内的公司签合同,预付款写70%。这样钱就可以轻松绕开监管。”他说。

  王贵军的做法尚属于相对比较正规的贸易结汇。正规回流渠道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审批时间长且麻烦,需要和监管部门反复沟通。因此,急需资金周转的企业一般不会采取以上的做法。

  此时,一些“灰色”甚至非法渠道也就应运而生,这其中包括地下钱庄、虚假贸易,以及通过银行进行的“内保外贷”等。

  由于香港转口贸易量巨大,通过虚假贸易将香港公司贷到的资金转移回内地的方式已是非常规做法中较常见的一种。通常的做法是,内地公司通过抬高出口价格、压低进口价格或者“国货再进口”等方式将资金转移回内地。事实上,回流实际是在关联企业内部完成,通过定价转移和内部资金结算,实现资金的往来。

  而“内保外贷”则需银行相助。“内保”就是境内企业向境内分行申请开立担保函,由境内分行出具融资性担保函给离岸中心;“外贷”即由离岸中心凭收到的担保函向境外企业(与境内企业关联的企业)发放贷款。要让境内企业拿到这笔贷款,则需将这笔钱通过对境内第三方企业注资或者购买股权等方式回流境内,然后再找渠道回到最终需要贷款的企业手中。

  一位深谙此道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香港贷款资金进入内地的方式太多了,只要你想,钱就能转移回来。

  深圳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孙利向记者透露,目前深圳大约有30%的出口型中小企业同时在香港注册有公司。在香港的公司负责接订单、融资,接到订单和贷到款后,再通过向深圳的公司采购汇入资金。

  危及内地宏观调控

  大量资金的非正常渠道回流引发决策层的担忧。香港膨胀的信贷,可能已经成了大陆热钱的最主要来源。

  从2009年12月到现在,香港信贷总量增加了38%,也就是1.25万亿港元(约合1.04万亿人民币),而同期吸收的人民币存款数量,也从2009年的630亿元,增加到了今年四月份的5100亿元。这种增加规模,相当于同期中国广义货币(M2)供应总量增加值的十分之一。这笔钱通过改变基础货币的供应量,来影响中国的货币供应,因此造成的实际后果可能要达到名义金额的二到三倍。

  黎友焕告诉本报记者:“现在人民银行没有关注到这个问题。”但已引起香港金融管理局注意。

  目前,香港金融管理局已发信要求银行评估业务计划及资金策略,并且正在审阅和核实由银行提交的相关资料。据悉,如果未来内地企业来港融资继续加大,将会导致香港拆借市场更加紧张,利率上涨更快。

  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蔡真真也认同该观点,上述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家对未来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但它使得内地紧缩的效果大打折扣,这使得我们担心紧缩政策对抑制通胀的效果也打一些折扣。”她说。

  此外,在境外贷到外币,进入内地后结汇,变成外汇储备,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就要增加,央行就不得不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收紧流动性。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中央政府下定了决心解决通胀问题并为此而设定的调控目标也将受到影响。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