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雅各布·罗斯柴尔德:发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故事

2011年07月23日 01:2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蒋飞

  7月18日早晨,75岁的雅各布·罗斯柴尔德(Lord Jacob Rothschild)走进北京柏悦酒店的会议室,对在场的记者连声致歉。这位罗斯柴尔德家族第四世勋爵沉稳而和蔼地接受记者提问,神态专注。当日,罗斯柴尔德勋爵在北京的日程异常紧凑,除了安排媒体见面会之外,还要会见政商界人士,下午在北大发表演讲,晚间又于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招待晚宴。20日,他更是亲往中南海拜会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

  此次高调、紧凑的访问是雅各布·罗斯柴尔德勋爵首次访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几大分支中,已经有法国的洛希尔银行(又译“罗斯柴尔德银行”)在中国参与设立合资基金,雅各布·罗斯柴尔德同样瞄准了中国的生意机会。他旗下的罗斯柴尔德资本合伙公司(RIT)——英国最大的上市信托投资基金——正在试图发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故事。

  

  迟到的金融贵族

  “毛主席开始长征的时候,我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如今,我亲眼目睹中国成了世界舞台上的经济强国。” 雅各布·罗斯柴尔德勋爵在北大演讲时说道。相比于其他早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金融巨擘,他迟到了,但依旧信心满满。

  中国公众因为一本畅销书而知晓罗斯柴尔德家族,甚至对这个金融帝国三百年来的发展轨迹也略知一二。撇开揣度与杜撰的成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确在整个欧洲的近现代金融和工业领域产生过非凡的影响。它不仅支持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还在全世界范围内赞助铁路,为苏伊士运河这样的宏大项目进行融资。在英国,罗斯柴尔德迄今仍然有广泛的家族金融网络,RIT正是其中专注于资产管理的一环。

  RIT目前的资产净值规模超过190亿英镑,截至今年3月底,过去10年里RIT的每股净资产上涨了166%,而同期的摩根士丹利全球指数仅上涨了11%。RIT的股价在这段时间内更是上涨了近200%,这意味着RIT事实上是处在溢价交易状态,并且轻松击败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69%的升幅。后者的掌门人沃伦·巴菲特在中国显然拥有更高的知名度。

  巴菲特去年也曾到访中国——向富人们募捐。但人们关注巴菲特更多是因为他创造财富的天赋。雅各布·罗斯柴尔德与巴菲特是故交,两人的投资风格却有相当大的差别。巴菲特的投资有明显的美国偏见,在中国等新兴市场,他似乎总是浅尝辄止。

  雅各布·罗斯柴尔德的视野有独到之处。在他看来,中国故事曾经是上一轮商品牛市的重要动因;金融风暴过后,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如此巨大,它的转型将再一次牵动国际市场。这一回,雅各布把宝押在中国最缺的东西——不再仅仅是中国制造所需大量消耗的各种资源,还有品牌和技术。

  他的第一步棋是与中国民营投资企业科瑞集团建立伙伴关系,二者共同发起一只旨在投资欧美能源、品牌和技术类公司的股权基金,首期承诺募资已达到7.5亿美元。这些资金大部分来自于中国的民营企业。

  投资中国也许不是罗斯柴尔德勋爵的强项,但是他清楚知道“十二五”规划所关注的“战略新兴产业”——生物科技、新能源、高端设备制造、节能环保和新材料、下一代IT技术等。中国要发展这些产业需要把目光投向先进的欧美企业,而后者今后十年、二十年的发展机会也许就是在中国。凭借多年的投资经验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的广泛人脉,勋爵相信他的基金能够把握住中国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机遇。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商业洞察,三百年来从未退化。

  

  审慎的长期投资者

  雅各布·罗斯柴尔德从小受到家族传统的熏陶,先后进入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毕业后去夜校速成会计,然后到伦敦金融圈的一些公司做短期见习生,之后在摩根士丹利工作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完成这三段经历之后,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年轻的雅各布胸有成竹地进入家族银行工作。

  他认为,商业银行不能坐等客户上门,必须创造客户,银行不仅要为客户提供资金,还要提供咨询,有时候后者比前者更能为银行带来利润。雅各布很快就在银行里崭露头角。这位年轻人承袭了科学家父亲严谨、缜密的头脑,同时有着钢铁般的意志,爱憎分明。

  在打理家族银行的岁月里,雅各布·罗斯柴尔德成功让这家历史悠久的银行转型成为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和融资业务方面建树颇多,客户名单上有荷兰壳牌石油公司、英国烟草公司和欧洲家电巨子菲利普公司,英国政府也是罗斯柴尔德银行的常客。1970年保守党上台后,英国政府委托罗斯柴尔德银行负责将前工党政府创建的大型国有企业“工业重组公司”私有化。当英国劳斯莱斯公司因经营不善破产时,破产经纪人首先想到请罗斯柴尔德银行为公司最赚钱的轿车部门寻找买主。

  1972年,雅各布创建了罗斯柴尔德投资基金。仅两年,基金的市值就从500万英镑上升为8000万英镑。如今罗斯柴尔德投资基金仍然驰骋在国际创投领域。

  这只基金多年来忠实地执行着其创建人立下的“质量永远高于数量”的指导思想,保持着投资精准的特色。与贪婪的、控制欲极强的华尔街金融家不同,谨慎稳健的罗斯柴尔德基金一般不寻求所投资企业的绝对控股权。雅各布·罗斯柴尔德认为,这样做能使基金用较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同时也能使基金在企业陷入不景气时迅速脱身。在他的领导下,罗斯柴尔德投资基金很少有被套牢的时候。

  1988年,雅各布创立了RIT,并将他自己的一些其他的生意放到RIT里面统一管理。这家投资信托在伦敦交易所的交易方式类似中国市场的老封闭式基金,但投资范围却更广——除了上市的股票和基金之外,他还投资于未上市的公司,甚至房地产和商品等

  雅各布·罗斯柴尔德的“保守”同样体现在RIT的投资哲学中。“二十多年来,我们的宗旨从来没有改变,那就是:保护股东资本,创造长收益。”他在北大的演讲中如是介绍自己的公司,“保护股东资本是公司至高无上的信条,我们不会为短期收益拿股东的资本冒险,即使在某些时候我们无法全力参与市场,也心甘情愿。”

  

  选择最好的公司,但不控制它们

  RIT的投资组合中有私募股权基金,尽管如此,雅各布·罗斯柴尔德本人对于这类基金并不很感冒,他尤其不认可美国杠杆并购基金的商业模式。

  并购基金的成功取决于四点:一是通过收购取得公司控制权并私有化,二是重新搭建公司的管理架构,三是通过举债放大被收购公司的财务杠杆,最后将公司重新推向资本市场实现退出。这种模式造就了美国战后一系列重大的并购交易,但是却与雅各布·罗斯柴尔德勋爵的投资哲学大相径庭。

  在雅各布看来,如果选择一家业绩良好、治理完善的公司进行投资,就没有必要更换公司的管理层。主动干预反而可能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其次,财务杠杆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反而可能增加风险。最后,私募股权基金最终都要实现退出,换句话说迟早要以交易为目的,这也与长期投资的价值观相抵触。

  这位罗斯柴尔德勋爵希望选择那些最好的公司,投资这些公司的“有影响力”的少数股权,并且作为公司管理层的伙伴为公司提供长期的支持。所谓有“影响力”,简单地说就是介于单纯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之间。他希望自己持有的股权能在董事会有一席之地,通过董事会保障自己的股东权益。这一点正是他与巴菲特的最大不同,后者往往寻求控制一家公司,并且对公司的管理层有实质性的影响。

  他还将确保公司具有合适的长期激励制度,以确保公司管理层的利益与股东相一致,同时对风险进行控制。

  他特别看重稳健的业务增长和可预测的现金流量,总是非常仔细地分析公司未来潜在现金流。

  他将尽量减少杠杆的运用,“我们的投资之道永远不会建立在杠杆驱动的价值之上”。

  也许短期内总有新兴的投资机构实现更高的收益,但是却少有人能用几十年的投资纪录证明自己。雅各布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投资之道,但至少是经历过检验的。2010年底,RIT将其持有的经济学人4.5%股权出售,获得收益150万英镑,是原始投资的26倍。

  “全球市场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找到一些有趣的,并且不拘一格的投资机会。”勋爵对媒体记者说,中国的转型故事正是这中间的一个。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