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3日 01:3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刘田
在微博(http://weibo.com)上出现了“僵尸粉丝”之后,公募基金也出现了“僵尸基金”。
僵尸基金指资产净值规模在1亿元以下、逼近开放式基金5000万元清盘条件的袖珍型基金,具备“将死而未死”的特征。
与此同时,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也出现了多只濒临清盘的产品。不过,与开放式基金你推我搡、谁也不愿意率先打破清盘零纪录相比,阳光私募基金的清盘却坦然淡定得多。
公募基金:赔本也不清盘?
根据2011年二季报数据,资产净值在1亿元以下的基金有40只,其中在6000万元以下的有8只, 有2只基金资产净值已经在5000万元以下。
“僵尸基金的出现可能由三方面原因造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令华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财商》采访时表示,第一可能由于业绩不好,遭遇大规模赎回;第二是基金公司规模小、品牌和市场认可度不高;第三是基金发行时先天不足,之后由于市场不好,导致赎回严重。
在资产净值在1亿元以下的40只基金中,有7只均是QDII基金产品。其中长盛环球景气行业的资产净值仅为0.54亿元,国投瑞银新兴市场为0.74亿元。
中小基金公司成为僵尸基金的主要“发源地”,比如天治基金、金元比联基金、华富基金、诺德基金以及泰信基金等。其中金元比联基金“入围”数量最多,包括金元比联丰利、成长动力、核心动力和价值增长4只基金,资产净值分别为0.78亿元、0.81亿元、0.82亿元和0.93亿元。
根据我国基金法相关规定,在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若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
目前资产净值已经低于5000万元的两只,分别是泰达宏利集利和申万菱信盛利配置,资产净值分别为0.47亿元和0.497亿元,两只基金近一年以来收益率分别为1.49%和3.46%。
今年成立的新基金规模也严重缩水。根据好买基金的统计,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基金在6月30日的份额基本都比募集时的份额少,其中有部分甚至出现了90%以上的缩水,份额减少一半的也在1/3左右。其中有4只基金份额已小于1亿份,27只基金份额在1亿至5亿份之间。
上海基金公司内部人士指出,按照有关规定,基金首发时候的募集份额应当不少于2亿份,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会有一些帮忙资金来申购,一旦封闭期结束就会赎回,这也是造成次新基金规模缩水的主要原因。”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由于目前基金的申购费、销售服务费等都需要支付给渠道,因此管理费的实际收取在1%或以下,以一个1亿规模的基金来算,一年最多也只能为基金公司提供100万元的收入,而这些收入可能还不足以支付基金经理的薪酬,如果算上其他的营运成本基本上是无利可图的,那么基金公司为何不将产品清盘呢?
“目前国内公募基金尚未出现清盘案例,如果哪家基金公司成为第一个,必然对公司品牌影响严重。”曾令华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基金公司宁可赔钱也不会清盘。
“事实上,要达到规定的清盘条件是比较困难的。”曾令华指出,需要连续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一方面基金公司或者股东方完全可以动用自有资金在60日内的某一天购买该袖珍基金使其达到5000万元以上,另一方面在60日内也可能由于其他投资者购买或者净值增长的原因而超过5000万元。
实际上,目前很多基金公司都会选择在季末或基金净值损失较重的时候,展开“自救自购”行动。根据Wind数据,今年上半年共有25家基金公司展开了36次自购行动,其中多数是为了新基金“护航”。
私募基金:
今年清盘10只
与公募基金的“苦苦挣扎”相比,私募基金的清盘似乎已经司空见惯。
融智研究员彭晓武指出,一般私募产品的清盘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客户资金赎回导致产品规模达不到信托公司要求而清盘;二是看淡后市,选择清盘退出市场;三是因公司管理问题导致清盘;四是因亏损严重,止损清盘。“对于大多数非结构化阳光私募而言,单位净值跌破止损线而遭遇强制清盘的数量很少,从已有数据观察,信托产品存续期满、信托产品规模过小导致产品清盘出现的概率更大。”
根据壹私募网的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0只阳光私募产品遭遇清盘,其中7只产品属于正常到期清算,另外3只产品属于非正常清盘。非正常清盘的3只产品分别是新泉1期、鼎弘义1期和深蓝1号。
外贸信托发布的新泉1期提前结束公告称,2011年5月20日 新 泉1期 单 位 净 值 为0.8499元,触及平仓线(0.85元),根据信托文件约定,该信托计划于2011年5月20日提前结束。鼎弘义1期则属于产品规模过小导致的清盘。公司方面表示,鼎弘义1期清盘的原因并非看空后市,主要是该产品成立时规模较小,在客户继续赎回的情况下,不得已才选择清盘。
深蓝1号最后的一个净值公布日是4月13日,当日的净值是0.6107元,当日正是产品的清盘日。该产品并没有设置止损线,其清盘原因是罕有的“持有人一致同意结束”。此前,市场传闻深蓝1号的管理人郑拓陷于“老鼠仓”的调查之中。
“再过一两个月,清盘的私募产品可能更多。”某私募基金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目前设置的止损线一般在0.7元左右,当产品净值低于0.7元时,则有可能触发清盘。
根据壹私募网的统计,目前有38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净值在0.8元以下,其中不乏知名私募基金经理旗下产品,如吕俊管理的从容成长5期,最新净值为0.79元;罗伟广的新价值15期、新价值9期和新价值19期,最新净值分别为0.779元、0.78元和0.793元;常世杉的世通5期,最新净值为0.7818元。
券商集合理财:12只产品濒临清盘
与公、私募产品相比,一些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也陷入发行和清盘危机。
根据Wind数据,今年上半年共成立49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平均发行份额为7.50亿份。其中,6月份仅成立4只新产品,平均发行份额仅为1.07亿份。
不仅新产品发行困难,多只老产品的资产规模也逼近清盘线。根据《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客户少于2人,或者连续20个交易日计划资产净值低于1亿元,集合计划应当终止。
根据Wind数据,按照各产品最新公布的信息来看,目前共有12只产品资产净值在1.2亿元以下。其中截至5月31日,国泰君安央企50最新资产净值仅为0.986亿元,已经低于1亿元。该产品成立于2010年7月15日,首发规模为2.9亿元。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一般都没有持续营销,首发之后规模缩水很正常。”某券商资管部门销售人员指出,券商集合理财因为门槛较高,大集合也要达到10万元,部分可能5万元可以,而且大都有封闭期,所以不会像公募基金那样日常做很多的服务工作,只有在临近开放日的时候会做一些。
对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集体进入规模缩水,吹响清盘“集结号”的现象,曾令华表示,市场低迷只是一个诱因,近几年资产管理业迅速发展,理财产品增多,投资者的选择相应增多,因此造成的资金分流作用明显。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