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城市中国的问号

2011年07月23日 03:3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程东升

   按照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在这期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突破50%,这就意味着中国历史上将第一次出现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多于农村的人口,这将使得观察转型中国的基本视角,除了之前延续多年的“三农”视角和城市化视角之外,城市本身也成为发现和解读复杂和真实中国的重要视角。

   其次,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城市可谓经历了一个野蛮的生长期,尽管在建筑、规划、城市治理等方面引进了不少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优秀的理论和成果,但是,这并没有能够避免让中国的城市被推向审判台,而那些传统城市则被推上了手术台。

   城市之积弊让城市开始成为饱受争议的对象。基于对中国城市、城市化乃至转型中国的持续关注,我们进一步追问,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城市?

   每天,当我从广州天河沿着星光快速路回家的时候,如果看到前面星光大桥上排起的车龙,我就庆幸自己没有住在江对岸、不用被堵车耗费大量时间。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设想,理想城市的模样——我们各自居住在距自己上班的地方最近的地方,而且小区环境一样优雅,处处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不用横穿整个城市到另一端去上班,浪费大量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不用为了呼吸新鲜空气而居住到郊区。

   但现实是,在距离我上班最近的地方并没有适合我住的房子——要么如办公室后面的20年楼龄的东兴小区,外墙虽然崭新,但房子内部非常破旧、设计落后,但二手房的价格每平方米也在一万五以上;要么是如汉苑那样的超高层超豪华住宅,每平米价格则在五万元以上。

   对于个人来说,理想城市不仅仅是城市建筑、规划等技术问题,更是经济问题,甚至是生活哲学范畴的问题。

   对于社会管理者和城市决策者来说,构建一个理想城市不仅是其职责所在,更是民众对其的要求和希望。如果说,改革开放前的理想城市构建,主要是技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那么,改革开放后乃至今天,影响理想城市构建的因素已不仅仅是技术,而是交织了太多经济因素、利益因素等等,这使得理想城市的构建成为了庞杂的社会治理命题。

   在理想城市的构建中,工业区与居住区的规划原则似乎已经成为了共识,但对于如何保护、开发旧有格局与兴建新的城区和建筑,学界、政府、民众之间则时常有争论。更为严重的是,在房地产业成为地方政府重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大背景下,很多地方政府站在开发商的一边,随意变更城市规划,大肆侵害普通民众的利益。在近10年来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弱势群体的利益被这样戕害。

   而实际上,在追求理想城市的道路上,需要化解的矛盾和解决的问题,远比这复杂。

   因此,我们与理想城市的距离,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与完善的社会治理、完备的法治体系、幸福人生的距离。

   生活还要继续。在今后的城市化和城市治理中,我们该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该如何使城市更多接近城市的本质?在城市发展和治理中,能够保持一个面对所有人的公共空间的存在?该如何更少的犯错误?

   本期的“国家经济地理”,在试图对城市中国的前世今生做出追溯的同时,并对城市的未来进行探讨。这亦是对转型中国的审视和追问。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