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5日 00:27 来源:《新世纪》周刊
□ 本刊记者 曹海丽 | 文
我终于去国家博物馆看了那个引起广泛争议的“驴包”(LV)展。
我是和一个来访的德国记者朋友一起去的。那天早上,我们共同报名参加了由哥德学院组织的《启蒙的艺术》展览专题导览。
在通往《启蒙的艺术》展览的阶梯上,我们经过“路易威登艺术时空之旅”展的门口,那张由大小不一的LV旅行包堆起来的桃红色埃菲尔铁塔广告牌子异常醒目。
虽然是周六,《启蒙的艺术》展厅里参观人并不多。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负责该展览的代表成沁女士告诉我,德方为这个展览进行了两年多的准备,主题和作品亦是精心挑选。据说,自4月1日开幕以来,已经接待逾8万名观众。
不过,启蒙的艺术显然已被两个月后登场的路易威登艺术时空之旅展盖过了风头。在那个巨幅广告牌前,年轻的女孩子们争相摆姿势照相。入口处人头攒动。
我们花了10块钱门票进场后,像是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时装秀场,入口两边有两块大屏幕闪烁着将LV包堆积成埃菲尔铁塔。
平心而论,这个展览比我想象的要好。可以看到展览方确实花了很多心思在布展、陈列、艺术展现上,从而使它看起来并不像一个单纯展示LV包的展览,而是通过艺术的布局和陈列来展现这家百年老店的历史和创意。
我的德国朋友一边看一边感叹,仅仅为了一家商业公司做展览,这在欧洲是“不可思议”的。而且在欧洲,至少在德国,通常只有那些上了年纪、住在郊区、没有品位的妇女才会去买LV包。她注意到,有些中国女子特意背着LV包来看展览。我不以为然:“假的吧?”朋友不同意,说应当是真的,中国人到国外把LV商店都抢购一空了。
从路易威登的艺术时空之旅出来,便是纪念建党90周年的一个绘画展。这里无需门票,就可以看到不同时期领导人的硕大的油画肖像。
这样的三个展览组合在一个空间里,恐怕只有在中国的博物馆里才会看到。我的德国朋友心满意足地谋划着写一篇博客。我想,真的不能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博物馆抱有太高的期望。怎么能够要求一个无法客观展现评价自己国家历史的国家博物馆,超越自身的意识形态和官僚体制,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大环境,去追求更高的文化品位和教育功能?
其实,我最关心的是,路易威登到底给了国博多少钱?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