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逐步满足当代农民日益增长文化需求

2011年07月25日 15:3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富裕起来、走上小康之路的群众最需要的是文化,我们要让农民能在家门口看到好戏、好电影,让农民朋友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多次参加送戏下乡的辽宁省文化厅文艺处处长孙浩说。

  近年来,辽宁省文化建设取得了进步,更加重视农村文化工作。但是,占人口总数70%以上的农民消费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不到总量的30%,农村与城市的文化发展存在不均衡。一场场送文化下乡的演出和各种活动,在渐渐拉近农村和城市文化生活的距离。

  2008年末,中国旨在为贫困地区提供信息、教育、文化支持的“文化扶贫工程”启动。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胡富国表示,希望通过实施“文化扶贫工程”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培养老少边穷地区的“造血功能”和文化创新能力,惠及贫困地区所有的老百姓。

  文化扶贫中“万村书库”工程现在全国25000个村,建起小型图书室,并向每座图书室捐赠图书100种,培养了当地人的文化素质和干部的应用写作能力;电视扶贫工程,先后在太行山区、大别山区、青藏高原、云南山区、鄂西山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建起210座卫星地面电视接收站,有220多万农民看上了图像清晰、声音洪亮的电视节目。

  胡富国认为,当代中国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已经由地缘因素、交通因素逐渐上移信息、教育、资本、文化等深层次方面,对农村的扶贫工作已经不仅限于物质上的支持,而更需要为农村提供信息、教育、文化上的支持。

  自2009年开始,辽宁省文联组织每年都组织艺术家送戏到农村。几年来,已陆续组织美术、书法、曲艺、舞蹈、文艺评论等方面的艺术家走进辽宁省的10余个乡村。

  (责任编辑:王炬鹏)

  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更需要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文艺演出给乡亲们带来了欢乐,而辅导更是对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基层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的艺术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辽宁省去年开始的“文艺进乡村辅导面对面”活动,先后组织50余位艺术家深入铁岭、阜新、朝阳、大连等市的乡村举办辅导、培训、讲座等30余次,受益群众千余人,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

  福建省艺术馆尝试用艺术扶贫的办法帮助农村孩子,特别是贫困儿童,接受专业艺术家的培育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福建省有近百个文化馆(艺术馆)挂钩150余所农村学校为艺术扶贫基地,相当部分贫困儿童得到专业艺术辅导,长期生活在艺术荒漠中的农村孩子沐浴在艺术的阳光和雨露中。

  以前,演出单位下乡“越演越亏”,如今,艺术院团到基层演出都有相应的补贴。农村的戏路越来越宽,农民的戏瘾越过越足。

  辽宁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孙浩说,农民群众是农村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受益者。送文化下乡不能一厢情愿。农民朋友是否满意,是检验我们工作成败与否的唯一标准。希望通过每一次文化下乡,走进农村、走近农民,带动更多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进村入户。

  据了解,辽宁专门设立了辽宁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政府投入引导资金3000—5000万元,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同时,政府投入新建迁建省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科技馆、档案馆等8大公益文化场馆,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责任编辑:王炬鹏)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