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6日 00:1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朱梓烨
听证会被引入中国之初,媒体和民众对此均充满了热望。然而,如今的听证会已离题甚远。对“听证会成为公众监督、发言的平台”的期待,变成了“听证会就是走过场”、“听证会就是涨价会”的“共识”。听证会成了一出戏,各种戏码纷纷上演。试以奥斯卡评选视角,推出“最佳”若干,与读者共赏。
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
杭州规划局听证会
2010年12月29日,杭州规划局就一起“绿地变高楼”事件举行了一场听证会。面对民众的种种提问,与会官员却只字不谈。官员引述《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二条,却不知其内容,反而被居民查出该条文是反对“绿地变高楼”的“铁律”。在民众一波波如潮水般犀利问题的冲击下,官员招架不住,竟然单方面宣布听证会到此结束,离席而“逃”。该视频在网上疯传,被誉为“最给力”听证会。杭州规划局事先显然没做好功课,剧本被改得“一团糟”,却成就了听证会中的“最佳影片”。
最佳原创剧本
贵阳出租车“降价”听证会
2010年9月,贵阳市中心城区出租汽车票价听证会召开,会上,出租车司机的态度则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不该降价,因为生活成本在12年间涨了很多,出租车票价没涨已经是在优惠了;另一派则认为,起步价可以降低,但政府必须严厉打击“黑出租”。听证会终结了“逢听证必涨价”的怪圈,却招来了司机和民众的不满。因为贵阳出租车票价的症结在于“黑出租”拥堵交通且“更实惠”,属交通管理之弊。贵阳市民也对这次降了司机收入却不能缓解交通的“降价”很漠然,贵阳写了一个好剧本,却拍了一部坏电影。
最佳男主角
哈尔滨水价听证会刘晓天
59岁的刘晓天在2009年12月8日哈尔滨水价听证会上,作为唯一一个反对涨价的代表,因为轮不着发言,便向主持人扔了一瓶矿泉水。数年来,这个维权者把邮政储蓄、农行、铁路等垄断部门告上法庭。很多时候,他仅仅为了得到一个道歉。“你替我们说了实话”,这是老刘常听到的回应。积极参与,屡次反对,势单力孤的老刘需要更多的戏份。
最佳配角
东莞水价听证会的“自己人”
东莞市物价局于今年5月26日发布了征集听证会参加人的公告,然而,没有任何市民报名。去年曾参加镇区水价调整听证会的牛仁表示,现行的“听证会”本来就只是哄老百姓的摆设,所选“出席者”大多为内定的“自己人”,而且座位都在前面,而“反对派”人数极少,且座位全定在最末尾,这些人无疑是听证会里的“最佳配角”。
最佳女主角、终身成就奖
胡丽天
今年7月14日,网友爆料称,成都老太胡丽天多年来屡次被抽中为听证代表,且先后支持多种涨价。19日,胡丽天直面质疑,称自己7年来报名了全国、四川省和成都市40多场听证会,被选上23次。23次中,同意的有13次。被选为旁听代表但无权发言的5次。剩下5次,她分别提出了反对意见或改进意见。喧嚣之后再思考,胡丽天年迈的热情与听证会年轻的落寞对比,我们要问:为什么我们不像胡丽天这样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操控民意的听证会固然可憎,但因此便选择不作为、不发声的我们也应该负起听证会“异化”的责任。而在一幕幕听证会大戏里积极参与并5次提出反对或改进意见的胡丽天,当得此“终身成就奖”。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