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6日 01:22 来源:中国企业报
曾昭俊/文
逆水行舟,其势不进则退;兵已半渡,惟有勇往直前。随着年中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一个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发展图景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真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面对比以往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忧的是,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暴露,未来发展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在结构调整压力不断加大、转变发展方式日益紧迫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要想在下半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获得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就必须认清当前的形势,找到未来的方向,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头脑冷静,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担当自己的责任,提高发展的质量。
年中经济数据中的积极因素显而易见,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国内生产总值,二是国有大型企业效益,三是国家财政收入。国家统计局7月13日公布的初步测算数据显示,中国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一季度小幅放缓0.2个百分点;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国务院国资委7月22日公布数据则显示,央企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6874.6亿元,同比增长24.2%;累计实现净利润4571.7亿元,同比增长14.6%。上半年,国家财政收入增长更是达到了31.2%,全年财政超收局面基本成定局。
年中经济数据中的消极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物价,二是中小企业效益,三是居民收入。国家统计局7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6.4%,创下2008年7月以来的新高;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1%,环比与上月持平。全国工商联的一份调研报告称,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生存困难甚至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时的情形。据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7%。居民收入增速落后于GDP增速、更落后于财政收入增速的局面尚未改变。
把上述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综合起来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中国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在二季度出现回调,但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这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也是部分刺激政策退出后的正常反映。宏观经济初露减速苗头,恰恰为下一步的结构调整留下了想象空间。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还存在GDP增长较快与居民收入增长滞后、大企业效益较好与中小企业生存困难的矛盾,如果看不清形势,这些矛盾有进一步复杂化乃至激化的可能。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作为基本的经济细胞和社会单元,中国企业必须对这个大趋势和结构性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运筹帷幄,科学决策,勇担稳定物价、创造效益、收入分配的三重责任,既为自己谋得发展,也为社会创造和谐。
在稳定物价方面,所有企业都应该积极应对原材料、劳动力、土地成本上涨的挑战,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梯度转移等方式,进一步压缩成本负担,开拓利润空间,维持商品价格的相对稳定乃至持续下降,不断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平稳较快增长,在自身消化库存、创新发展的同时,推动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和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在创造效益方面,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要抓住效益良好的有利机遇,进行深层次改革,努力追求内涵式增长和高层次发展;中小企业则要坚定信心,立足实业,放弃投机和浮躁,坚守诚信和道义,以灵活和踏实赢得转机。
在收入分配方面,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增长的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适当提高员工待遇,尤其是工资水平偏低、工资增长缓慢的生产一线员工工资;垄断行业的企业及国家财政补贴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则应适当控制员工工资增长,多为国家上缴利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在下半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如果企业能勇担上述三重责任,则中国企业幸甚,中国经济幸甚,中国人民幸甚!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