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把握1%的成功机会

2011年07月27日 08:16 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5月,上海神舟汽车设计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杰获得了第六届中国发明创业奖。在成绩面前,这位朴实的东北人想到的是:有了好的创新思路,并使其成为成熟技术,成功率不到20%;有了成熟的技术,并使其成为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产品,成功率不到20%;有了性能稳定的产品,并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成功率不到20%。因此,从零开始发明创业,成功率还不足1%。

  但是,7年以来,陈杰带领他的团队硬是从零开始,用80多项专利打造出了4项国际顶级创新产品,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了脚跟,把1%的成功机会转化为100%。

  锁定节能环保专用车技术

  陈杰告诉记者,2002年,正当上海轿车产业如日中天之际,一些居安思危的上海汽车人开始探索后轿车时代上海汽车的增长点,经过一番摸索,确定专用车设计开发将是上海汽车产业的未来。于是,在2004年,出现了这样一个等式:以陈杰为首的上海交大的几个教授+发展上海专用汽车产业的热情+上海交大的技术成果与知识背景=汽车设计开发有限公司。

  一头扎进市场之后,陈杰才发现理想和现实完全不是一回事。当时不少企业找上门来要求设计水泥罐车、消防车、高压清洗车……陈杰和对方细谈之下,才发现自己或者没有核心技术,或者不懂市场行情。困惑中的陈杰才发现,自己虽然身为交大教授,却依然要面对产学研严重脱节的现实。

  历经市场的坎坷之后,陈杰痛定思痛,决心走自己开发、自己制造、自己营销的创新道路。陈杰经过反复思考,认定环保节能是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而自己早年曾经做过锅炉除尘技术和新能源汽车,何不把三者结合起来,研发“节能环保型车辆及其核心部件”。

  开弓没有回头箭,陈杰没想到这一头扎下去就是6年时间。6年之后,当年的创业团队,只剩下了3位;6年之后,陈杰他们用20多项专利,真就打造出了全新的“真空吸尘车”。陈杰告诉记者,传统的道路清扫车用扫刷作业,清扫中扬尘也就不可避免,人们常戏称“扫路车是扬尘车”,而陈杰他们的产品则是采用纯吸式清扫方式替代扫刷技术,使清扫车不再扬尘,作业效率提高三倍,运营成本降低30%,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球招标全天候保洁车辆之际,挫败国内外同行,一举夺魁,目前这种真空吸尘车已在29个省区市应用。

  回想6年创新研发历程,陈杰认为,企业要包容技术创新之中的失败与曲折。在企业的创新链上,产学研都是一个个紧密联系的环,企业要允许每一个环节都有长时间的酝酿。

  换一个思路,创新一个产品

  6年辛苦不寻常,陈杰和他的团队终于苦尽甘来,伴随着“真空吸尘车”的诞生,“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快速充电公交车”、“汽车油耗计量仪”三项创新产品也相继成功诞生。陈杰告诉记者,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就是针对新能源汽车中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还存在诸多瓶颈,进而考虑到采用液压动力与发动机动力混合,如此一来,液压混合动力汽车即可回收车辆的缓速能量,又可回收车辆的怠速能量,节能25%以上,减排30%以上;与电动机动力混合时,可避免电池大电流充放电,提高电池寿命,提高续驶里程,节能20%,这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独此一家,其中包含了20多项专利。

  换一个思路,就能创新一个产品。这也体现在“快速充电公交车”的发明上。陈杰记得几年前曾经有一家德国企业来华推介其非接触感应充电技术,陈杰当时就提出了该技术效率低、占地大、价格高、对司乘人员驾驶技术要求过高等四点质疑。之后,陈杰反其道而行,与团队历经反复设计,研发出一套接触式充电系统,可以利用公交车停靠站、乘客上下车的30秒内完成快速充电,这一产品可以让无轨电车剪掉“小辫子”,既美化了城市空间,又保证了车辆调度的机动灵活。目前,该产品已是国家863重点推广的节能环保产品,围绕这一产品也形成20来项专利。

  “汽车油耗计量仪”其实是前三项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副产品。因为要研发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需要准确测量车辆的油耗,而国内外并没有准确测量汽车油耗的产品,这逼迫陈杰必须解决这一问题。在研发攻关之际,陈杰破解了传感器制作难题、发动机脉动难题、进回油温差难题……十几项专利支撑了一个汽车油耗计量仪,测试精度达到了0.1ml,误差小于5‰,使汽车的节能效果一目了然。

  多年的研发与创新,也让陈杰总结了一套创新原则:一是需求原则,企业研发的产品要有足够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要让市场需求成为推动企业研发的第一动力;二是创新原则,企业研发的产品要有特色,要做别人没想过、没做过、没做好的事,靠技术性能取胜,靠精品取胜,不打价格战;三是自主原则,企业要在汽车领域开发出真正属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虽然自主创新异常艰难,但是只有克服别人难以克服的困难,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四是坚持技术性能第一、产品质量第一、市场服务第一,既要善于利用专利,又要时刻技术创新,要做行业中持续的技术领先者,以技术领先挫败竞争对手,在动态前进中实现对技术的保护。

  如今,在陈杰的带领下,公司已经发展到150多人;从2008年开始,公司开始实现盈利,2010年销售额达到5800万元,今年预计销售额可以超过1亿元。陈杰表示,发明、实验、改进、升级……这依旧是企业研发创新的道路,今后仍将时刻把握不足1%的成功率。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