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7日 13:02 来源:新闻晚报
□见习记者 任文娇 报道 东方IC供图
北京时间昨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特别顾问朱民正式出任IMF副总裁,成为了IMF自1944年成立以来的首位中国籍副总裁。对于这位兼具深厚学术功底和商业实战背景的学者型银行家,各界普遍寄予厚望。
记者昨日采访了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对刚刚晋升为IMF副总裁的老同学,他也送出了祝福,提及朱民其人,“他热衷学术,为人热心,我们在同学时期经常在一起组织学术活动”,谈及朱民晋升对中国的意义,华民认为,“货币战中将有人为中国说句公道话,在国际会议上中国也会多一个沟通渠道,信息能够对称”。
朱民履新后:欧美做主格局仍未改变
IMF自成立以来最高管理层一直为“一正三副”,按照惯例,总裁一般由欧洲人担任,第一副总裁由美国人担任,另外两位副总裁来自其他国家,这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次打破管理层“一正三副”的模式,为朱民增设的第四个副总裁职位。
IMF此前的3位副总裁,分别是来自美国的第一副总裁利普斯基,来自日本的筱原尚之以及来自埃及的夏弗克。 7月26日,美国白宫顾问利普顿将正式出任IMF总裁特别顾问,并将于9月1日出任第一副总裁,接任将于8月底离职的利普斯基。
到2012年前,IMF份额改革完成后,中国的份额将升至6.39%,投票权也将从目前的3.65%升至6.07%,超越德国、法国和英国,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位居第三。但金砖五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在IMF的投票权加在一起还不够15%,只有超过15%才有否决权。
市场有评论认为,朱民的上任,不是顶替某一位IMF副总裁,而是重新增设一位,并不能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美国家做主的格局。
可以想见,在新职位上,如何拿捏火候,把国家利益和全球共同利益协调一致,是朱民履新后必然面对的考验。
同学眼中的朱民:人很热心,学习很努力
朱民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经济系,“我们在本科同学时就是很好的朋友,他人很热心,学习也很努力,我们经常一起组织学术活动,对于学术我们都很热衷。之后朱民在复旦留校,又去了美国留学。在本科期间我们的经济学教材都比较传统,朱民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在复旦本科打下的基础更离不开在美国的深造”,曾与朱民同门的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如是告诉记者。
目前,朱民入主IMF副总裁,很多人乐观预计,新兴国家将在国际金融体系的话语权中有很大的提升。华民则认为,“游戏规则不改变,只靠人事变动,改变不会很大,只能说在提案时会多一些机会。而有关特别提款权的配置以及份额安排;关于投票权是按照资金份额配置还是一国一票,或者按GDP总量配置,这些都是游戏规则。游戏规则不改变,就谈不上话语权的提升。 ”
很多国家看到我国连年顺差都会认为,中国在利用人民币汇率被低估而大搞贸易,进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也开始逐渐被放大。而实际上,造成顺差的原因不只是贸易,还有“游资”和“热钱”的流入。 2008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只有2亿美元,而到2010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飙升至3.2万亿美元。
近几个月,我国甚至开始出现贸易逆差,因为油价在上涨、铁矿石价格也在飙升,贸易额上去了贸易量没上去。如果不了解情况,外国人会以为中国在操纵汇率搞贸易,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贸易顺差,而实际上热钱的流入是造成顺差的很大一个因素,“以前我们只是局外人,现在IMF里面有中国人担任管理层职位,在国际会议上中国也会多一个沟通渠道,信息能够对称”,华民表示。
业界看朱民:能力出色,在IMF获普遍认可
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朱民拥有政府、国际政策制定和金融市场的丰富经验,高超的管理和沟通技能,以及对IMF的深刻理解,我期待着他的支持。
中国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提名朱民为任新增副总裁,大家应该心服口服。特别重要的是,朱民能力出色,近年在IMF周旋自如,获普遍认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这位新(副)总裁的产生并不能算是“分水岭”,更多的是“水到渠成”。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经济体崛起为全球走出危机做出了很大贡献,朱民任职也反映出金融危机之后的一个新趋势,即国际金融机构更尊重来自新兴经济体的声音。
◎盘点国际组织里的中国人:
陈冯富珍:世卫舞台展身手
干练优雅如斯,2006年11月8日,陈冯富珍成为第一位担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中国人,是联合国成立61年来,第一个出任国际组织最高负责人的中国人。而在此之前,她已经在公众卫生领域服务了28年。
作为前香港卫生署署长,她在1997年禽流感、2003年非典疫情中展现出来的敬业、果敢和干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世卫组织总干事的任期将在2012年6月30日结束。“陈冯富珍来自香港,是优秀的公共卫生公职人员。她获提名竞逐连任,让香港引以自豪。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表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并全力支持陈冯富珍竞逐连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中国的“铁娘子”在国际组织的舞台上将继续大显身手。
廖燃:中国式反腐的透明力量
作为透明国际中唯一的中国面孔,对于推动透明国际在中国的发展,廖燃走过了一段相当漫长的道路。可以说,促成透明国际与中国的合作,廖燃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提出废除贪污犯罪的死刑、组织翻译《国家廉政体系》、促成建立国家惩防体系,这一系列的行动被廖燃称为是一种“温和的形式”。提供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尖锐地提出批评,这一直是透明国际的宗旨。
“我觉得实际上现在中国分会所起的作用跟这么一个大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尽管经过长期的努力,透明国际在中国已取得了合法的身份,但是廖燃仍怀期望,“中国过去在清廉指数(CPI)的排行上一直成效不彰,虽然这也是反映事实,但是我觉得这跟中国的实际情况不搭。我负责十几个国家,在世界各地跑,我知道中国的实际情况,这个排名实际上是偏低了。 ”
沙祖康:外交“沙式风格”
2007年2月起,来自中国江苏的沙祖康担任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沙祖康带去的是直率敢言、善于沟通的“沙式风格”。在就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之前,沙祖康的“沙式风格”已经闻名外交界,其风格源于自身丰富的外交经验。
自1971年大学毕业投身外交事业,沙祖康经历了诸多外交风云。他曾处理过举世瞩目的“银河号事件”,负责谈判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处理第一次朝核危机等重大外交事件。沙祖康的外交经历展现了高智慧与高强度的力量。 5年日内瓦大使生涯,无数次代表中国发言和谈判,他从来都不辱使命,从未输过,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沙祖康致力于推动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并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机构中争取相应的话语权。推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减低全球碳排放,是沙祖康下一个取胜目标。他期待未来30至40年内,人类能够开展绿色技术革命,并全力促使全球每年增加1.9万亿美元投资发展绿色经济,从而避免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林毅夫:足智多谋的经济学家
作为在国外经济学期刊发表论文最多的中国大陆经济学家,作为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作为心怀中国、放眼世界的经济学人,林毅夫其名可谓如雷贯耳。
1979年,刚从台湾来到大陆的林毅夫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后来又进入号称“现代经济学的大本营”的芝加哥大学,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的关门弟子,着力钻研农业经济。8年后,在外学有所成的林毅夫毅然回到中国大陆,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从海外归来的经济学博士。回国后,林毅夫进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在1994年成立了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宏观调控、国企改革、收入分配和“三农”问题等方面的决策讨论。这支足智多谋的队伍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大本营”。
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后,林毅夫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面对荣耀,林毅夫仍旧带着那份自信和从容,说:“我应该还算是一个及格的经济学家吧。 ”
张亚丽:“我是儿童工作者”
张亚丽,祖籍重庆,已经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了20多年。1982年,她从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凭借出色的英语才能任职于全国妇联国际部。
10年前,张亚丽注意到一个现象:北京等一些大城市出现了很多“流动儿童”。 “我发现他们大多是跟随打工父母来到外地,因为户籍原因无法上学。”2000年,张亚丽和她的团队与中国国务院妇女工作委员会合作在石家庄、无锡两地建立试点,联手推进“流动儿童登记”项目。 “是他们上学的渴望,推动了我们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会继续做下去,让中国的每一个儿童都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近年来,张亚丽也一直在关心儿童的阅读问题。
很多人都认为,成为国际组织的一员对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听到此,张亚丽摇摇头说:“其实,这并不难。 ”她莞尔一笑,“联合国,三个字代表着国际公认的标准和规范,因而我们必须具备高度的使命感,要敢于为弱势群体代言,这是最重要的职业素养。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