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空城”启示录

2011年07月28日 02:3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徐学成

  从深圳香蜜湖往东1个多小时的行程里,我反复回想自己对于“大亚湾”最初的印象,除了那座核电站,还有传说中的美丽海景,这是我冒着遭遇台风的“危险”毅然前往的最大动力所在。充满诱惑力的是,比起深圳和广州低了好几个档次的房价,几乎能满足每个置业者的需要。来这里的人,大部分不会选择住在这里,而是选择在这里“掘金”,未来的增值空间不可限量。

  去年11月某日,盛传台风即将登陆深圳东海岸之时,应朋友之约,赴大亚湾看楼。

  从深圳香蜜湖往东1个多小时的行程里,我反复回想自己对于“大亚湾”最初的印象,除了那座核电站,还有传说中的美丽海景,这是我冒着遭遇台风的“危险”毅然前往的最大动力所在。

  只是到达这个并不熟悉的地方之后,眼前的一切令我怅然若失。

  并不是每座房子,都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台风其实已经过去,太阳出来,还带着丝丝夏天的气息,这片焦黄的,看上去空旷、单调的土地上,不能给人丝毫美感。

  充满诱惑力的是,比起深圳和广州低了好几个档次的房价,从4000元/平方米到6000元/平方米,几乎能满足每个置业者的需要。当然,毋庸置疑的是,来这里的人,大部分不会选择住在这里,而是选择在这里“掘金”,就像一个个售楼小姐口中说的那样,未来的增值空间不可限量。

  今年年初,有同事再次踏足这片充满想象力的土地,看到的是人迹罕至的街道,零星而过的汽车,和几乎没有人入住的“空楼”,当地的人说,一到晚上,这里几乎就是一座“睡城”。

  这样的“"睡城”并不少见,它们分布在珠三角几个似乎一直被看好,一直被炒作的角落。

  例如东莞的樟木头,凭借靠近广州和深圳的优势,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成为香港人在内地置业的首选,近20年过去了,“小香港”已成泡影,“空城”慢慢浮现。

  曾寄予广州人“海滨城市”梦想的南沙,开发20年,当房价飙升至8000元/平方米的时候,“海滨城市”依旧停留在“梦想”的时代。

  不难发现,配套设施的缺乏、产业结构单一或者不完整是“空城”出现的主要推手。

  在大多数业内人士看来,一个地方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这是一个地方吸引人前来居住的最重要条件。大多数人恐怕都无法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每天早上坐近两个小时的地铁才能从南沙的家里到达广州的天河北,或者忍受堵车带来的烦躁心情从大亚湾开车去深圳的中心区上班,对了,你还能忍受拨开窗帘,看上去不是“无敌海景”,而是斑

  驳的被推土机和吊车占据的土地吗?

  最理想的方式,大概是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生活。因为无论对于投资者还是自住型买家,人气、优质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网络,才能让人住得舒服,而在这样的条件下,房子岂不是更容易出手?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双限”形势下的买方市场,带来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投资型需求的比例下降,自住型需求比例的上升。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梦想”固然美好,但“梦想”终须照进“现实”——良好的居住环境、完善的生活配套、便利的交通网络,以及对“就近办公,就近生活”的向往,或许才是这部分活在“现实”中的人群最为关心的。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