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分析师乱象揭秘之三】分析师与基金投资者的共荣圈

2011年07月28日 10:22 来源:财新网

  专业人不需要,外行人看不懂也不感兴趣的分析报告,为何还有存在的价值

   【财新网】(记者 张冰)对于分析师行业的乱象和外界对这个群体的看法,这个群体自身有清醒的认识,处于利益链条中的一环,相拥共生。

  更有市场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基金的分仓是券商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作为交换,券商也必须推高基金重仓的股票。一些手握巨量资金的私幕,也有动力和方法去搞定分析师,二者混成一体。

  一位分析师称,总的说来,实际基金对券商研究不太感兴趣。但平时基金会和券商有接触,了解券商的看法,但作用却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影响基金的主动选择;但如果不认同券商的看法,基金会认为这是市场的普通看法,会反起道而行之,券商报告反而成了反向指标,策略报告尤甚。

  由于研究报告本身价值不多,并且偏于专业,就此产生了很多问题。

  该分析师认为,对于非专业投资者而言,我绝大多数的投资者看不懂,能看懂的仅仅是最后那个结论,包括估值和买入建议。有价值的观点和逻辑、分析框架,其实并没有多少人能看明白;而对于专业投资者而言,也不用浪费时间去看相信专业能力不如自己的分析师的报告。在专业投资者看来,这些报告一种是董秘访谈类似的冗余事实的罗列,另外一种是不切实际闭门造车的分析结果,充满了想象能力。而分析观点和框架,专业投资者并不缺乏。

  据称,机构投资者选择这些报告,可能基于看似荒谬的道理。所有的买入和卖出,都是基于专业研究形成的股票池,而不是个人意向和主观决断,这可以使买方得到一定的安慰效应和免责效果。

  在营销上,很多炫目履历的研究员,贴着很多标签和名牌,可以给并不专业的买方机构披上一件专业的外衣,创造一种营销的光环。

  但是,当行情上涨时,并且是有市场影响力的研究员发布的一些报告,会对市场产生作用,而且当牛市来临的时候,基金也顺水推舟,全力出击,投资方向和券商的推介报告一致,这是集团作战的效果。

  当行情不好的时候,分析师也开始忙起来,所有的投资者都希望分析师成为救世主。而实际上,投资者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繁复的逻辑,只是在追求一种模糊的正确。

  “实际上,20年来,中国经济处于扩张期,有竞争力的公司总是存在长期投资价值的,何必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该分析师称。■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