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受制审批 马自达单飞存变

2011年07月30日 01:26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周开平 广州报道

   或许是长安PSA的正式获批的消息刺激了业界,关于长安马自达的审批进度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7月26日马自达中国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称:“关于长安马自达合资公司近日获批的消息都不是公司的官方消息,是否获批都将由国家相关部门公布,公司并不知道何时获批,也无法预计何时能获批。”

   长安马自达的一位高层对此也未发表任何意见,他只谨慎地表示:“是否能获批要问母公司(马自达中国),长安马自达方面并不知情,也无权回答。”

   国家相关部门对于长安马自达新合资公司未来能否真正推进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的内容抱有质疑,这是长安马自达合资公司迟迟未能获得一纸批文的原因之一。

  尚未获批

   本来期望去年年底获批的长安马自达股比对等合资公司,又拖了半年多,目前仍然没有确切消息。

   在这半年时间里,外界多次传出“长安马自达合资公司近期可能获批”的消息,但都未获得最后的证实。最近的一次是7月,马自达中国董事长兼CEO山田宪昭称,修改后的方案有信心通过审批。此后,有媒体报道长安马自达合资公司最近有可能获得审批。

   本报记者联系长安马自达、长安集团等方面人士,获得的最新信息是相关政府部门并未对获批一事和企业沟通,而且称有权回答这一问题的只有马自达中国。

   而马自达中国方面则对这一信息断然否认。“‘长安马自达合资公司可能近期获批’并非官方消息,并不知道何时才能获批。”其内部相关人士表示。

   上述人士还表示,马自达中国方面并没有相关事项推进的时间表。但在今年上半年,马自达中国方面是有预计获批时间的。当时,长安马自达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将总部由北京搬迁至南京。当然,搬迁的前提是合资公司获得一纸批文。

   现在,长安马自达搬迁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项目都没有获批,当然也没有搬迁一说。”马自达中国方面人士说。

  销量下滑

   尽管合资公司获批不顺,但马自达仍然大幅提升中国市场的销售份额预期,山田宪昭日前宣布:2016年,马自达全球销量要达17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要达到40万辆,占品牌全球销量的24%,将与美国市场并列成为销量最大的地区市场。

   但今年上半年,马自达在中国的销量只有10.3万辆,同比减少4%。马自达近日还下调了全年在华销售目标至26万辆。虽然相比去年的24万辆增长了8%,但是未来5年按照马自达预计的增长幅度,显然无法完成中国市场40万辆的销售目标。

   一位汽车分析人士认为,马自达中国在此时发布中国市场未来5年的销售目标,也是希望有一个明确的发展计划来引起国家发改革委的注意,促成长安马自达合资公司的获批。“马自达只能算二三线的车企,它的项目并没有多大的诱惑力,它公布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计划,是让审批部门心里也有个底。”该人士说。

   在等待审批中的长安马自达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据了解,长安马自达今年的销售目标为11万辆,今年上半年,长安马自达共销售36414辆,同比下滑12%,仅完成今年销量目标的33%。

   在长安马自达看来,国内车市整体低迷,缺乏新车及相应的促销手段等多重因素的叠加,是长安马自达上半年销量下滑的原因。

   对于下半年,长安马自达不愿意再错失机会。长安马自达已经确定在第四季度投放一款新车——新马自达3星骋。“第四季度上市,所剩时间已经不多,但我们会尽量完成销售目标。”上述长安马自达人士说。

  仍存变数

   “销量的低迷,让品牌本就不强的马自达更加边缘化。其市场地位不高,在合资公司的审批上并不占优势。”上述分析人士说。

   “在中央政府看来,多一家企业少一家企业都不是很重要,况且它也不是不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就不能生产。只不过是从企业层面考虑,马自达的话语权少一点。”汽车分析师钟师表示,甚至从政府层面上看,其有没有必要从长安福特马自达剥离出来都值得商榷。

   事实上,长安马自达合资公司的审批,还牵涉到其是否能胜任一项重要的汽车政策:新增合资项目要有自主品牌与新能源汽车等内容。尽管马自达在今年年初修改后上报的合资方案增加了这两项内容,但很显然短时间内并未获得国家发改委的认可。

   “国家有上述政策出台是想看到最终结果,而不愿看到企业为了项目获批而应付似地增加相关内容。所以国家发改委会考量企业是否有发展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的能力和真实意图。”上述汽车分析人士说。

   事实上,近年马自达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理顺合资关系,集中力量发展合资品牌的阶段。在合资品牌尚未驶上快车道时,很难分出心思去做自主品牌。

   更为关键的是,新能源汽车也并非马自达热衷的领域,这家以传统技术见长的日本车企甚至最近几年才开始研发电动汽车,远远落后于其他一线车企。

   各种因素的纠结使得长安马自达合资公司能否获批仍旧是个未知数,而南北马自达关系的平衡,也是马自达中国未来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资源分散,力量分散的问题必须很好地解决。”钟师说。

  要销量 华晨猛药下调备件价格

  本报记者 李邈 北京报道

   几天前,华晨汽车官方宣布再次下调中华品牌旗下8023种备件价格,涵盖发动机件、底盘件、车身件和电气件四大部分。这已是华晨中华一年里第二次下调零部件价格。

   按照厂商的说法,此次涉及价格下调的备件中,有60%是与车主日常使用、养护息息相关的备件,且该部分备件的降幅均达到20%左右。以火花塞、1.8T机滤、前保险杠面罩、前挡风玻璃等重要备件为例,降幅均达50%以上。降价后,中华车主平均2万公里养护费用可减少20%。

   京城一家华晨汽车4S店的售后负责人李强(化名)说:“厂商的文已经下来了,听说过几天华晨金杯的零部件价格也要下调。”

  金杯

  紧随中华

   虽然“官文”已下,但并非所有4S店都在第一时间执行,原因在于不同4S店的零部件库存不一。“以我们店为例,现在零部件库存还有2个月左右才能消化,由于原厂件成本因素,降价后经销商等于亏钱销售。”李强说。

   按其说法,华晨中华零部件的售价水分“并不多”,厂商明令禁止零部件以超过进价的20%以上销售,这意味着,此次零部件售价整体下调约20%,将令经销商无利可图,“只能赚工时费了。”

   由于并没有执行下调零部件价格,因此李强并没有向《华夏时报》展示此次调价的明细表,“等库存销售完毕,我们肯定将第一时间调价。”

   “这已经是华晨中华汽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第二次下调零部件价格。”李强称,在去年年底华晨方面也曾官方降价,但降价力度和涉及面均不及此次调整。

   同样需要关注的是,华晨汽车正在酝酿下调金杯的备件价格,但具体实施时间并未明示。“厂商已经放出口风,经销商都已有所准备。”这预示着此次调价并非中华的单品牌作战,而是华晨集团的集体出击。

   针对此次降价,华晨汽车的官方解释称:备件下调的根本原因在于提升售后服务品质和客户满意度,使备件价格更加合理,让用户都能使用原厂配件,也保证用户的用车安全和驾驶体验。

   但华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却先后两次调整备件价格,似乎另有隐情。

  期待销售增长

   尽管在北京限购的大背景下,李强所在的4S店销量急剧下滑,从限购前的月均200辆,到如今的不到100辆,这家4S店正经历着来自政策的阵痛。

   如果不是华晨金杯,这家店面的月均销量表还可以变得更为“惨烈”,由于9座以上的金杯属于营运车辆,并不受限购影响,因此在限购后,华晨金杯9座以上的车型正在京城走俏。“原来买车的人购买6座金杯的居多,现在都来买11座了。”

   与金杯相比,尽管中华品牌骏捷部分车型优惠力度达到8000元,销售人员说该优惠为上市以来的峰值,但依然难以从本质上提升销量。以该店为例,去年月销量200辆时,金杯与中华的销量比为5∶5,如今金杯与中华的销售比已变为7∶3。

   “提升销量是一方面原因,以前我们的价格并不完全统一。”李强说,在去年底尚未统一零部件价格前,华晨汽车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各地区4S店零部件价格不一。“原因在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快慢之分,不过华晨也意识到了这点,全国范围内统一零部件价格是在向合资、外资车企学习,现在看来上次小范围调价是为这次埋的伏笔。”

   由此,华晨汽车借机统一售后价格标准,期待销量增长的真实原因显露无遗。但在李强看来,零部件降价到底是否能给销售带来直接刺激,仍需要时间验证,“比起零部件调价,我们更希望厂商能在营销层面再多些支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