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券商研报会“雷”到什么程度?

2011年07月30日 04:12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攀钢钒钛、青岛啤酒“被升值”显然不是偶然的。继中国宝安“石墨矿”、宁波联合“锑矿”、深国商“晶岛门”、涪陵榨菜“天价”榨菜、冠昊生物的“专业补脑残”等之后,券商再出“雷人”研报,其实早就在市场的预料之中。只不过,投资者不知道的是,今后的券商研报,将会“雷”到什么程度。

  纵观这些“雷人”研报,基本上有如下共同点:

  其一,非常吸引市场的眼球。其二,研报中存在普遍的“浮夸风”。相关上市公司或升值潜力巨大,或产品功能奇特,堪称“仙丹”。其三,闭门造车者不在少数。上述被涉及的诸多上市公司的公告表明,某些研究人员仅凭从网上搜索到的公开资料,就能杜撰出一份具有“深度”的价值投资研究报告。

  事实上,券商的研究报告也像上市公司的“花瓶”独董一样,越来越像“花瓶”。研究报告表面上很亮丽,却没有丝毫的价值,反而成为坑害中小投资者的工具,看看中国宝安与攀钢钒钛的K线走势,一切都有了答案。

  券商研报越来越像“花瓶”,也凸显出目前券商行业的一种生态。但无论如何,券商研报的娱乐化、忽悠化、雷人化、花瓶化等都是不被允许的。

  毕竟,撰写与发布研究报告是一项非常严肃的事情,涉及到市场多方的切身利益。

  (曹中铭)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