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01日 06:34 来源:国际金融报
美国
■ 本报记者 王丽颖发自上海
造航母为保美元
当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麻烦时,美国总统的第一反应是:我们的航母在哪里?美国为什么在今年6月财政困难时,还推出了自己第十三艘航母“艾森豪威尔”号,因为美国人知道,其美元霸主地位正在摇摇欲坠。美元霸权为核心的全球金融体系建立后,航母的经济控制作用就开始大为减退。这时候,对美国来说,控制海洋、物流已经不是最主要的战略需求了,因为资源的控制和财富的转移,统统可以通过美元交换的方式实现。从美元与黄金挂钩,再发展到美元与石油能源挂钩,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军事战略直接为金融利益服务,其航母就在为全球金融体制实施软暴力。这是一种新型战争,他可以成为一国间接代替暴利战争的手段。如今,美国不惜重金建造越来越多的航母,目的就是在为保卫美元而战。
维护费用过高
军费是美国政府预算中最大的一笔开支。从1976年开始,美国人就对维护费用高昂的航母是否有意义而展开争论,但最终的结论是,美国只有发展航母才能保证军事机动性和全球威慑力。航母是不折不扣漂浮在海上的一座城市。一艘航母上除了有作战飞机、导弹、航炮、油库、指挥所等战斗设施外,还有从工作到生活的各种保障设施,可谓应有尽有。随着高科技的不断更新,建造航母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以美国2009年投入使用的“尼米兹”级航母为例,第九艘“里根”号核动力航母的建造费用约为45亿美元,而第十艘“布什”号则涨至62亿美元,2015年即将投入使用的新一代“福特”级航母的建造预算已超过140亿美元。有人预计,每艘航母一生至少要花去1000亿美元。因为航母是座大型武器库,飞机、潜艇、导弹等已经造价不菲,其训练、日常保养、后勤物流补给和最后报废处理都是一笔庞大的开支,可以用天文数字来形容,经济实力不强的国家根本养不起。
一位军事爱好者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航母在美国国内并不能创造经济价值,它必须驶出港口去寻找机会为自己“觅食”。
成就传统制造业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企业如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世界最大雷达生产商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战斗机生产商洛马公司、世界第一大导弹生产商雷神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这些巨头公司都是美国航母事业造就的一批宠儿,然而,随着美国国防预算的减少和军事行动的减少,这些公司近年来都忙着不断进行整合和资产重组,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从纯军工向民用领域拓展业务。
比如,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港口的防务承包商诺斯罗普格鲁曼造船公司(NOC),已经从去年开始着手分拆陷入困境的造船业务,最后以67亿美元剥离了舰艇制造部门,成立了一家独立的公开上市公司亨廷顿英戈尔斯工业公司,这家新公司目前是美国惟一一家能生产核动力航母的公司,今年3月在纽约证交所上市交易。正是这家新公司目前负责建造2015年即将下水的第四代巨无霸航空母舰“福特级”(Gerald R.Ford,CVN-78,排水9万吨以上)。
欧盟
■ 本报记者 王丽颖 实习生 赵轶凡 编译报道
英国 十年空窗
去年10月,受金融危机影响,英国国防部发布国防安全评估,宣布大幅削减国防预算,其中海军裁员5000人,无敌级航母“皇家方舟”号提前退役。此外,服役半个多世纪、参与多次重要战役的“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今年5月,英国国防部宣布考虑进一步削减国防预算,而英国最后一艘现役航母,1982年开始正式服役、满载排水量2.2万吨的无敌级航母“卓越号”也可能因此退役。此前,在利比亚事件中,英国海军就因缺乏财政支持而在军事行动中捉襟见肘,甚至有意出租航母。
不过,英国正在建造的新一代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威尔士亲王号”,预计分别于2019年和2023年正式服役,而从美国采购的新航母舰载机F-35c则将延迟至2023年才能到位。在此期间,英国皇家海军将面临10年左右的“空窗期”。据悉,英国将派遣飞行员至美法两国的航空母舰上学习相应机型驾驶。
法国 权衡利弊
法国拥有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也是目前惟一一艘不属于美国的现役核动力航空母舰,于2001年5月18日正式入役,满载排水量3.8万吨,主要舰载机种为“阵风”战斗机。“9·11”事件爆发后,“戴高乐号”与随行护卫舰队便穿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参与了美军主导的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军事行动。今年3月20日,“戴高乐”号从法国土伦海军基地启程,参与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行动。
自1999年试航以来,“戴高乐号”的核动力装置故障频发,两个K-15型核反应堆、驱动舱及其他动力装置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故障,由此不难推测,法国航母的核动力技术尚未成熟。近年来,法国与英国经过反复磋商,决定于2012年联合打造PA-2级新航母。据悉,新航母排水量将达到7.5万吨,并采用常规燃气轮机技术作为航母动力。纯熟的经验、更快的航速和动力系统的安全性可能是法国选择重回常规动力航母的主要原因。
西班牙、意大利 实用至上
西班牙目前拥有两艘轻型航母,分别是1982年入役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和2010年入役的“胡安·卡洛斯一世号”。而意大利两艘轻型航母的情况也与此相似,分别为1983年入役的“加里波第号”和2008年入役的“加富尔号”。限于经济实力原因,两国的航母发展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实用至上”的原则,着重在航母的某一项性能上尽力优化,例如,“阿斯图里亚斯号”突出的航空作战能力和“加里波第号”强大的舰载火力。
俄罗斯
■ 本报见习记者 袁源 发自上海
为航母费尽心力
20世纪20年代起,前苏联开始酝酿航母建设,历经近70年的努力,共建造了四代航母,然而结局却不尽如人意。如今,俄罗斯的海军现役航空母舰只剩下“库兹涅佐夫”号。
随着经济的好转,度过最困难时期的俄罗斯开始重新施展大国抱负。2004年,印度和俄罗斯签署了总额超过16亿美元的关于购买并改装“戈尔什科夫”号航母的一揽子协议,并将海军惟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的使用期延长到2030年之后。此外,法国在今年5月已经就向俄罗斯出售4艘“西北风”级直升机航母(介于航母和巡洋舰之间的舰只)与俄方达成协议。
效费比依然较低
航母是重型海上作战装备、作战效能强,但需要的投资比较大,动辄需要上亿美元甚至数十亿美元,要求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因此围绕航母的成本及实用性的争议始终不断。从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制造航母的经历来看,军工产业能够提高国民经济的动员能力,并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武器工业体系和产业结构,也可以促进冶金、材料、电子、仪表、造船等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但仅仅在军事领域运用,则只会消耗大量的经费和资源,甚至影响国民经济。海军少将、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曾对媒体指出,以俄罗斯舰载型苏-33战机为例,单价为5000万美元,6万吨级航母约可载50架飞机和直升机,如果其中有24架战斗机,就已价值十几亿美元,排水量7000吨的“现代”级驱逐舰单价也要6亿美元,由此算来,一个航母战斗群编队的总价应以数十亿美元计。事实证明,从前苏联到俄罗斯,尽管在航母上开销不菲,但航母的经济投入和它所形成的作战能力的效费比(效用/费用)依旧较低。中国军事专家宋晓军近期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航母能从根本上提升一个国家的军事能力以及国际地位,但前苏联的教训表明,航母成本很高,盲目扩充海军,妄求靠海军撑着霸主地位已经不符合现代化国家的路子。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