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地下基金”暴露监管黑洞

2011年08月02日 03:42 来源:中国企业报

  见习记者 秦玥/文

   不久前,《中国企业报》记者接到读者爆料,称某港资基金公司存在非法集资行为。

   随后,记者以投资人的身份拨通了该公司的电话。在由一位“客服专员”几经盘查之后,另一位“高级理财顾问”向记者介绍了该单位的理财产品:“我们现在销售的基金是保本稳步增长型基金,最低认购额度为5万元人民币,半年之后连本带利56000元人民币,一年之后连本带利63000元人民币。”

   就在记者询问这只基金如何能够达到年收益26%的时候,该“高级理财顾问”却以商业机密不便透露为由称:“如果真的有诚意,就到公司面谈吧。”

  现金流出现问题:

  13%收益率悄然失踪

   “这说明他的资金链已经开始出问题了。”赵经理表示,“这好比一个大雪球,得不停地滚,不断地吸进新的资金,再将所谓的利润给予投资者,而现在至少可以说明他的现金流出现了问题,用‘失踪’的短期收益去填补长期收益,目的只是为了换取更多的时间而已。”

   随后,记者以应聘人员的身份走进了落户在天津市一座高档写字楼内的这家基金公司。

   曾在该基金公司工作过的张嫱(化名)介绍,在今年3月以前,该基金公司出售的基金其实是分为三种的,分别为:8%(季度)、17%(半年)、39%(一年),认购额度为3万元人民币起。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却只有12%(半年)、26%(一年)两种预期收益。

   对此,一直在香港做创投的资深基金经理人沈先生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无论年收益是39%还是26%,基金公司要盈利,其整体盈利空间就至少要在120%至200%左右,现在资本市场也就这个样子,我真不知道什么项目可以达到这样的收益。”

   “像这类的基金公司圈钱之后通常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拿钱走人,一种是放高利贷。但就目前民间融资市场而言,高利贷也没有那么高的资金收益率。”天津某创投公司项目经理赵先生表示。

   而业内相关人士也表示,对于目前的私募基金融资渠道来说,情况比较多,这就像冰山的一角。

   记者发现,在去年的预期收益和现在的预期收益中,无论是半年期还是一年期的收益均有所下降,而该基金公司甚至取消了季度收益。更为惊叹的是,在一年期的预期收益中,后者比前者少了13%,而这13%恰好与后者半年期的预期收益接近。与此同时,还可以看到,被取消的季度预期收益加上两者半年期收益差额刚好等于两者一年期收益差额。

   “这是由于今年不断加息导致的。”该基金公司的高级理财顾问说道。“我们的收益保证没有问题,何况都是保本的,就算一分盈利都没有,公司也会保证您的本金。”

   加息能影响一半的收益吗?

   “这说明他的资金链已经开始出问题了。”赵经理表示,“这好比一个大雪球,得不停地滚,不断地吸进新的资金,再将所谓的利润给予投资者,而现在至少可以说明他的现金流出现了问题,用‘失踪’的短期收益去填补长期收益,目的只是为了换取更多的时间而已。”

  钱如何汇出:

  银行存在“合谋”嫌疑

   据悉,当有客户想投资,必须先签订申购基金合同,同时将资金“入金”,当基金公司接到这笔钱后,给这些客户经理一定的返佣,剩下的资金中20%就会利用自己在银行的一些私人关系,联合买一些国外债券保证所谓的成本收益,再有20%的资金会联合第三方理财机构或者银行发行一些理财产品进行再次融资,而银行和第三方理财机构也会获得相应的返点。

   在该基金网站上可以看到,其业务涉及广泛,不仅可以买卖境外股票、债券,还可以买卖大宗商品、贵金属、原油、外汇等交易。

   目前,我国人民币基金投资境外市场的渠道有限,只有几家银行和基金公司获得了通行证,像该基金这样直接将人民币投资到境外市场显然是违法的。

   据该基金公司的交易员透露,他们现在根本没有交易部,也没有账户做交易。

   该基金公司的内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就是通过银行或者他们近期刚刚成立的投资公司,利用老板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客户经理的私人关系,将想投资的大客户吸引进来,根据投资额的大小比例进行返点,毋庸置疑的是,投资得越多,回报也就越多。

   据悉,当有客户想投资,必须先签订申购基金合同,同时将资金“入金”,当基金公司接到这笔钱后,给这些客户经理一定的返佣,剩下的资金中20%就会利用自己在银行的一些私人关系,联合买一些国外债券保证所谓的成本收益,再有20%的资金会联合第三方理财机构或者银行发行一些理财产品进行再次融资,而银行和第三方理财机构也会获得相应的返点。

   如果资金要出境,就会以旅游、培训等外管局不易察觉的名义出去,这样一来二去,银行也就和他们成了所谓的“合作伙伴”。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要去投资境外基金,就会涉及换汇的问题,如此庞大的金额又是怎样出去的呢?

   据银行内部人士表示,当各项条件都符合换回制度进行换汇时,以旅游、培训等名义将人民币进行换汇的业务是存在的,当然,这必须是以个人名义;而银行人员是否参与了该业务,该业务是否存在违规,还不好界定。

   “但如果是同时几个人进行换汇,数额比较大,并且使用的是他人证件,就属于违规操作了,是绝对不允许的。”上述银行内部人士表示。

   据记者调查了解,该基金公司把所有募集到的人民币,不直接以美元形式进行换汇,而是先兑换成港币,存入公司账户。当该基金公司的工作人员带着客户去银行办理境外汇款的时候,甚至可以走银行的绿色通道,享有VIP服务。

   “如果客户兑换不了港币,只能用美元进出时,我们可以采取借助个人每年可兑换额度5万元人民币的基准兑换,如果资金庞大,就多找几个亲朋好友,使用他们的换汇额度,再以去国外教育培训之名出境。总之,没有问题。”相关工作人员说道。

   “如果是汇到公司账户,那么这种大资金规模的进出,必然会受到监控。”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建设银行投资研究中心某研究人员说道,“假设一个人是5万元入金,而这种大规模的入金怎么也有上百万元,试问如今有哪一项教育培训机构一时间突然接受这么多并且是来自同一个地方学习者的培训经费?说明对方的汇款账号根本就是个人账号。”

  谁来填补监管“真空”?

   据记者了解,国内对境外基金目前仍处于监管“真空”状态。而银监会的相关文件显示,投资此类非正规途径进入内地的海外基金,一切风险由投资者自己承担。

   目前,这种基金公司在业内被称为“地下私募”,均采用传统的“委托理财”方式,其与客户间存在契约关系,但这种契约关系尚未得到国家任何部门的审批或承认。

   据记者了解,国内对境外基金目前仍处于监管“真空”状态。而银监会的相关文件显示,投资此类非正规途径进入内地的海外基金,一切风险由投资者自己承担。

   某基金公司上海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国外,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都受到法律的监督。而公募基金仅可收取管理费用,私募基金可以对利润进行提成。但在国内,只有银行和上市公司有资格公开募集资金,在地下渠道私自进行资金募集的这种做法绝对是非法集资。”

   事实上,该地下私募的风险不只是亏损这么简单。

   北京市伟博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李伟民认为:“这类地下私募没有法律主体地位,不适用于基金法、信托法等法律,一旦受托人的资产出现问题,将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是大事。”

   深圳市一位阳光私募投资人士也表示,私下里做私募、代客理财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一般来说,阳光私募基金产品的门槛较高,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手中如果没有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流动资金,并不适合购买阳光私募基金。对于这种低门槛的私募基金,虽然进去很容易,但是其所承受的风险也是阳光私募基金不可比拟的。”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