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两桶油凭啥只跟涨不跟跌

2011年08月02日 05:24 来源:深圳商报

  7月27日凌晨,壳牌香港和中石化决定因国际市场汽油价格上涨,上调车用汽油价格每升0.18元,税后两种汽油价格分别为16.70港元和17.64港元。此前香港已于5月9日和7月2日两次下调汽油价格。(《新京报》8月1日报道)

  香港三个月三调油价,人们不由想到内地已近4个月没有调整成品油价格。目前,在我们内地成品油批发价狂降的情况下,国内两大石油巨头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零售价却还都是发改委规定的最高限价。人们不禁要问:成品油批发价一降再降,零售价为何迟迟不降?我们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为何总是跟涨不跟跌?为何香港能三月调价三次,而内地却“岿然不动”呢?

  笔者认为,首先是内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存有弊端。当前内地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有两个:一是调价周期有些长;二是4%这个变化率有些高。众所周知,我们的定价机制是按照国际油价三地变化率22个工作日移动变化率达到4%的标准,才会进行调价的,22个工作日的调价周期显然有些长。以最近一次为例,2011年6月中旬,我国成品油调价参照的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价格变化率下跌幅度曾一度超过3%,逼近4%的调价门槛。可由于后期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反弹,三地原油价格变化率开始上行,市场盼望已久的成品油价格下调就差“临门一脚”。

  所以,不少业内人士呼吁,成品油调价参考的周期可以从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调价参考的三地原油变化率可以收窄至4%以下。

  其次,内地汽油市场缺乏竞争机制。目前,国内各大城市的加油站绝大多数都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油BP等国有企业的。他们利用垄断地位长期占有垄断利润,所以,下调与否还是他们说了算。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韩晓平分析说,民营加油站对市场极度敏感,批发价下调后,为了抢市场,他们会纷纷下调零售价以吸引消费者,抢占市场空间。而主营加油站处于垄断地位,它们有自己的目的、自己的利益,必然会导致这样一个结果。我们内地市场缺乏竞争,油价就未必能反映真实成本,所以我们要推进市场化改革,让更多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甚至外资企业都能够进入这个市场。

  香港价格调整之所以频繁,还因为香港完全市场化定价。可以说,香港三个月三次调价已经给内地做了很好的示范,我们有必要借鉴一下香港的定价机制,改革内地的定价机制,别再让我们的油价只涨不跌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深圳商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