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02日 08:54 来源:中国经济网
即便小企业受到信贷收紧和出口需求走软的打击,8月1日公布的7月份中国官方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制造业的放缓幅度小于此前彭博资讯的预期。当天公布的汇丰PMI终值则显示,该数据较此前公布的初值稍有改善但仍略低于50%,中国制造业出现了一年来的首次收缩。当天与本报记者连线的几家外资银行专家表示,官方PMI分项指数中新订单指数上升而产成品库存指数回落,均预示经济前景向好。他们继续预期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
据悉,7月份官方PMI从6月份的50.9%微降至50.7%,高于市场预期的50.2%。这是该数据连续第4个月明显低于历史平均值,但与前几个月相比,其与历史平均值之间的缺口收窄。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据此认为,这对经济而言是利好迹象。他估计,经季调后7月份PMI较6月份上升0.9。澳新银行环球市场部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表示,官方PMI数据仍然稳定在50%这一强弱分界线之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谨慎情绪。事实上,在好于市场预期的PMI数据公布后,与中国PMI高度相关的商品货币明显走强。
从7月份PMI的分项指数来看,显示出令人鼓舞的迹象。生产指数下滑了大约1个百分点,是所有分项指数中下滑幅度最大的一个;订单指数出现了一定的分化,出口订单指数下滑了0.1个百分点,但新订单指数则反弹0.3个百分点。与前几个月相比,订单指数的总体表现明显好转。值得注意的是,产成品库存指数下滑1.8个百分点,这表明工业终端需求仍然保持在较为强劲的水平上。张智威表示,历史数据显示“新订单指数减去产成品库存指数的差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一个月的PMI。该指数从6月份的-0.2变为7月份的1.9,暗示官方PMI的下行趋势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得到逆转。工业行业仍承受价格压力,投入品价格指标仅从56.7%微降至56.3%。
总体来看,好于预期的7月PMI仍表明中国的宏观收紧政策对制造业产生了明显的紧缩作用。尽管如此,刘利刚表示,中国的PMI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从历史表现来看,7月PMI往往是年中最低值,8月往往会明显反弹。从与PMI相关度较高的工业增加值以及工业利润的表现来看,6月工业增加值已经明显反弹,而上半年的工业利润也表现抢眼,他因此认为,8月PMI将出现较强劲反弹。巴克莱资本经济学家常健也认为,PMI的放缓与2011年中国经济“软着陆”情形相一致,他也预计PMI将从8月份开始逐步反弹,就像去年的情况一样。
张智威则表示,8月9日公布的7月份宏观数据将给出有关经济状况的更多信息。特别是,尽管过去几个月PMI走低,但6月份工业增加值已意外反弹。如果7月份工业生产仍然强劲,他相信政府更有可能继续关注控制通胀而非促进经济增长。
“7月份PMI指数的积极信号强化了我们的观点,即中国经济正在经历阶段性软点而不是‘硬着陆’。相信中国经济可能最晚在四季度重获增长动能,今年GDP同比增速将为9.4%。短期风险主要来自通胀,近几周的食品价格数据表明通胀风险仍居高不下。”张智威如是说。
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施瓦茨也表达了类似看法。他说,7月份PMI位于50%之上,预示着制造业逐步、健康的放缓,符合政府紧缩政策欲实现的“软着陆”目标。该数据也进一步减轻了市场对更急剧放缓的担忧。“该数据符合我们对2011年全年GDP增速9.4%的预期,也强化了我们对货币政策进一步适度紧缩以抑制通胀的预期。”
刘利刚维持中国经济下半年保持强劲的基本观点,称增速很可能达到上半年的增速区间。其理由如下:
第一,中国将从9月1日开始大幅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这将减少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赋水平,并将对国内消费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也将推动投资的快速增长。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正在逐步推进资源税的改革,这项改革将有利于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将为地方投资项目提供相当的资金支持。第二,尽管中国央行仍将保持现行的货币政策力度,但频率将逐步低于上半年,这也将降低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从而保证经济在下半年的稳定增长。第三,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将逐步出现好转。不仅欧洲债务危机已经阶段性尘埃落定,日本的震后重建将从下半年逐步展开,更重要的是,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逐步消退以及企业盈利状况好于预期,美国经济将在下半年展开反弹。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