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发展中的新问题——围堵推高国内流动性的任何可乘之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3 01:3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聂伟柱 黄诗欣

  回收过剩的流动性,央行正在堵住任何可乘之机。

  银行界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已通知要求暂停受理境内企业直接从境外银行融入人民币业务(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投注差贷款,但贸易融资除外)。

  事实上,进入2011年,央行已连续3次加息,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回收流动性。

  尽管央行的上述要求可能堵住一条境外人民币回流的渠道,但与此同时也堵住了境外人民币“热钱”流入国内市场的通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认为,央行此次暂停境内企业向境外银行融入人民币,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策略有所调整,“只是针对新出现的情况,央行作出的相应调整”。

  谨防推高国内流动性

  叫停上述业务之时,央行货政二司并未阐明具体的原因,但其强调了一个前提,即“在当前宏观调控和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

  当前,随着货币政策逐渐趋紧,信贷规模严格控制,境内企业融资成本普遍高企,甚至不少企业贷款利率上浮50%都难以贷到款;但另一方面,美国、中国香港等地的利率偏低。因此,从资金可获得性的角度看,形成了一种“内紧外松”的局面。

  丁志杰表示,从境外借人民币,贷款利率较低,这使得企业更加愿意向境外银行融入人民币。事实上,早在2006年左右,央行就曾对此类融资进行过监测。

  显然,2006年当时境外人民币规模太小,不足以对国内市场造成影响。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境外人民币规模迅速扩大,即便当前此种融资模式规模不大,但其对国内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的冲击不能小视。

  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香港银行体系的人民币存款由今年初的3150亿元上升76%至6月底的5500亿元,平均每月增幅近400亿元。

  人民币回流渠道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叫停此项业务的同时,也间接堵住了一条人民币回流的渠道。

  在丁志杰看来,通过境内企业向境外银行融入人民币,这种境外人民币的回流渠道并不被央行鼓励。叫停也有出于防范人民币“热钱”的考虑。

  丁志杰认为,目前,境外人民币规模逐渐扩大,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两地利差等因素存在,人民币一进一出就可赚汇差、利差的双重好处。这其实是人民币形态的“热钱”。

  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理想,目前资金由内地流出多过流入属正常现象,唯最终仍须建立顺畅的回流机制,让资金可以服务实体经济。

  虽境外人民币规模的迅速扩大,但回流渠道有限确是不争的事实。截至目前,香港人民币回流渠道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其一,境内企业到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今年1至6月,共有38家机构在香港发行了427亿元的人民币债券,已经超过2010年全年16家机构发行358亿元的人民币债券的纪录。

  其二,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截至2010年12月底,5家境外机构获批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核定额度292亿元人民币。

  其三,人民币FDI试点开闸。此举使得外资企业可申请将在离岸市场募集的人民币资金以人民币FDI形式回流至内地。

  今年4月,央行货政二司司长李波曾发表署名文章称,人民币“走出去”服务贸易和投资,需要解决境外人民币资金来源和使用的问题,为境外人民币提供保值、使用渠道,建立人民币资金跨境循环路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