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股业绩频频变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3 04:16 来源: 信息时报
□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徐岚
上市前“紧急催肥”,上市后“洗却铅华”,2011年中报再次剥去了次新股高成长的“画皮”。金城医药上市不到一月即遭业绩变脸 ,金运激光上市刚满两月即交上下滑成绩单。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变脸潮甚至席卷到香港,一些在港股上市的内地企业也开始重蹈覆辙。
在业绩出现变脸的公司中,此前劣迹斑斑的“污点”保荐人魅影频现。而“保荐+直投”券商在上市之后迫不及待地减持,不仅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失去信心,也令保荐人的操守备受质疑。
上市不到一月业绩大幅下滑
次新股的变脸秀正在频频上演。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市的188公司已有41家公司公布了中报业绩,但迪威视讯、金运激光、华峰超纤、金城医药、和风范股份等上市公司纷纷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的现象。
从今年上市的新股整体来看,“变脸王”当属金城医药。这家今年6月22日才上市的创业板公司,发行前三年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近40%。然而,仅仅停留了二十余天时间,7月18日公司发布中报,今年上半年金城医药实现净利润同比下滑11.66%!
金城医药将净利润下降的原因归咎于“受市场阶段性波动影响”,但这个笼统的解释似乎并不能解释上市不满一月即出现业绩变脸的囧况。细究金城医药中报,公司轻描淡写地提到了一件对抗生素行业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事件——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即将出台。值得关注的是,金城医药在6月21日发布上市公告书,当时距离上半年结束只有短短几天,但公司对上半年业绩下滑一事丝毫未曾提及。这还在其次,其实卫生部早在4月就已发布了上述 《管理办法》并要求从7月1日开始实施,但是无论是在招股书还是在上市公告书中,金城医药对这项足以对公司业绩产生深远影响的限药令只字未提。
金运激光同样也是上市刚满两月即遭遇业绩变脸,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仅有918.64万元,同比下降13.34%,相比其上市之前的2009~2010年净利润123%的增长幅度相差甚远。这些公司的急速变脸给了投资者当头棒喝,但令人担忧的是,次新股的“变脸秀”可能仅仅是刚刚开始。虽然大部分次新股中报业绩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但从早先公布的一季报数据推断,其前景更不乐观。据wind统计,这188家公司中一季报净利润同比下降的就有30家,剔除已经发布中报的2家公司,也就是说除上述5家公司之外,还有28家公司中报业绩堪忧,今年新股的业绩变脸率恐将达到17.55%。
内地企业变脸潮蔓延至港股
变脸潮不独A股大量存在,在港股市场上市的内地企业也纷纷上演变脸绝技。赴港上市仅半年多的金风科技,在公布首季盈利倒退17%后再次发布盈警,预示上半年纯利倒退幅度在五成以内。业内研究员目前对金风科技前景均表现出担忧,今年以来多家风电企业都因受困成本大涨而停产,由于钕铁硼永磁价格暴涨,风电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有研究员测算当前市场价格将致公司总成本上升约10%;中金公司则认为,如果金风科技目前全部从现货市场采购永磁材料,将压缩其毛利超过10个百分点,“金风科技在解决永磁材料成本高涨问题之前,可能流失掉很大的市场份额”,“永磁材料价格超预期上调,会给永磁直驱技术带来灾难性的冲击”。
与此同时,主要从事制造及销售用作汽车装饰的无纺产品的中国汽车内饰,因为原材料价格急涨,导致毛利率下降,第一季度亏损143万元;去年11月上市的雅士利预计上半年营业额同比有所上升,但净利润将同比显著下滑30%~40%,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成本上涨、广告开支增加以及税务优惠的取消。
而相比A股市场,港股市场对于这些次新股的“变脸传统”显然更是难以接受。上述多家“业绩变脸”的次新股均已经破发并且较发行价大幅下滑,其中金风科技近日不断刷新上市新低,目前H股5.75港元的股价距发行价跌幅已接近七成。而雅士利同样也是跌到了1.51港元,跌去了发行价的66%,徘徊于上市最低价附加;中国汽车内饰则下跌了38%。
保荐券商引来重重质疑
近月来,证监会对保荐人的处罚数次惊动市场,而在上述业绩出现变脸的公司中,“污点”保荐人的魅影再现。如金城医药的保荐人招商证券就在其保荐工作报告中写道,“报告期内发行人盈利能力较强,经营性现金水平较好”,“公司突出的盈利能力从根本上保障了公司的偿债能力”,对于公司所处行业状况却未作披露。而招商证券并非首次在保荐项目上受到质疑,“IPO重启第一单”的桂林三金就为招商证券保荐代表人周凯带来了证监会的一纸罚单。
相较而言,千红制药的华泰联合证券在业界的“前科”则更为有名。今年绿大地欺诈发行在证券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而绿大地招股说明书的保荐代表人正是来自联合证券(华泰联合前身)的李迅冬和黎海祥。根据公开资料披露,这两位保荐代表人承诺:“有充分理由确信发行人的申请文件和公开发行募集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保荐代表人已勤勉尽责,对发行人申请文件进行了尽职调查、审慎调查。”而在绿大地成功上市的背后,保荐机构华泰联合证券及相关保荐人,显然并未真正做到恪尽职守和勤勉尽责。
此外,杭锅股份的保荐人国信证券,由于其保荐项目破发率和业绩变脸率在业内首屈一指,被媒体称为“最不靠谱”的保荐人。
与此同时,创投的入股也成为上市公司业绩的反向指标。一些具有创投背景的企业,上市后的财务表现反倒比不上自力更生的公司。清科研究中心对企业登陆创业板前后的财务分析结果显示,有VC/PE加盟的创业板公司上市前一年平均收入涨幅为34.7%,而无VC/PE公司对应数据为27.6%,前者明显有优势;但从上市当年情况看,VC/PE支持的企业首年平均收入涨幅只有32.9%,非VC/PE支持企业却高达146.9%。虽然创投对此的解释是,有无创投帮助的公司,业绩释放点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创投的加盟的确有助于企业达到上市标准。
记者观察
业绩变脸OR上市造假?
股市上曾流传着一句笑谈:上市第一年业绩大增,第二年变脸业绩平平,第三年亏损摇摇晃晃就到退市边缘。去年创业板有不少上市公司应验了这句笑谈,如今这个“节奏”更是突飞猛进到了上市第一年即开始变脸。让人们不得不质疑的是,这些公司的保荐人到底做了什么?
成本上升也好、市场环境行业政策发生变化也罢,无论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变动的原因何在,其保荐人都难辞其咎。这些盈利模式存在缺陷、管理团队不稳固或严重倚赖大客户、单一市场的公司,当初是如何经过保荐人“体检”,并为投资者描绘出信心满满的业绩蓝图?
数据显示,国内保荐代表人正在呈现年轻化趋势。证监会公开数据中,年龄最小的保荐代表人仅25岁。而事实上,成为保荐代表人不但要通过资格考试,还需要有三年从业经历,且有成为项目协办人最终签字的经历。即使22岁大学毕业,25岁成为保代似乎已是极限。
行业的快速年轻化,让人不禁为这个更多需要的是经验的行业捏了一把汗。另一个备受质疑的现象是,部分以“保荐+直投”双重获利的券商,在公司上市之后却急不可耐地疯狂减持。投资者困惑的是,券商直投入股应是看好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但其闪电套现的举动,分明是认为公司价值被高估。上市之前大力举荐、上市之后拼命唱好、解禁之后火速套现,部分保荐人的急功近利心态体现得淋漓尽致。
“7·23”动车追尾事件让整个中国为高铁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反思,而新股层出不穷的“变脸”事件、粉饰业绩、造假上市,是否也应该让同样存在类似大跃进的A股市场缓一缓?在中国仍具有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前提下,股市的跌跌不休已经显示出市场的不健康与不安全。尤其是在国际版和新三板都在虎视眈眈的背景下,“只顾埋头发新”的监管层,在求速度之前,是否应该先行保障股市运行的安全与健康?在支持了国企、中小企业如今又要支持外企之时,能否多给投资者一点起码的保障?1分2分3分4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