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马未都:故宫“瓷盘门”如何收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3 15:14 来源: 财新网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故宫博物院都没有理由瞒报文物受损事故。应尽快厘定事故责任

  【背景】经历了“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后,故宫博物院再度面临信任危机:该馆所藏国家一级文物——一件宋代哥窑瓷盘在无损检测时被损坏。尽管故宫博物院试图“内部解决”,但事发多日后,终被网友曝光。

  此后,故宫博物院终于确认此事,并通报称:7月4日,该馆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人员对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做无损分析时,因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致使该瓷盘遭挤压损坏。

  8月1日,文化部有关方面证实,已收到故宫博物院的事故调查报告,但具体内容暂时不便透露。而国家文物局也表示,有关部门已介入故宫哥窑瓷盘受损一事,并已向故宫博物院了解相关情况,具体情况将于近期公布。

  国宝级的文物在检测时被损坏,按故宫博物院的说法,“破损情况虽然有些复杂,但修复不成问题。”既然如此,故宫博物院为何对此三缄其口,也不上报主管部门?处于舆论漩涡中的故宫博物院,对此次“瓷盘门”负有何种责任?

  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认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故宫博物院都没有理由瞒报文物受损事故。它应按《国家文物局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管理办法》规定,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如果是为了“保护当事人”,就更需尽快厘清事故责任,并把调查结果公诸于众。

  尽管故宫博物院称“破损情况有些复杂,但修复不成问题”,但是,马未都认为,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这起事故“非常严重、损失非常大”。这是因为,“修复”和“复原”完全不同,凡是损坏的文物,即使做了修补,也不可能恢复原貌,其价值会大打折扣。

  马未都称,这件损坏的哥窑瓷盘在世界上保存甚少,虽然并非有的网友所言“全世界只有三件”、“估价达到几个亿”,但据其了解,类似文物,全世界也仅存几百件,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而且,一般而言,故宫保有的同类文物,更为珍贵。

  在他看来,不能单纯以所损坏文物的市场价来判定此次事故的损失。实际上,此次事故之所以引起公众关注,并非仅仅因为损坏瓷盘本身,更多的是因为此次事件发生后,故宫博物院既没有按程序上报,也未能及时向公众做出解释。

  此次事件发生后,故宫方面,非但没有按《国家文物局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及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还在事故被网友爆出后消极应对。结果,事发26天后,故宫方面才“被迫”上报。

  故宫博物院有关负责人称,之所以不想大范围扩散此事,是“因为当事人思想压力非常大”。在相关责任未厘清前,先把这个事情捅出去,会给故宫造成很大压力,而内部处理也是“对当事人的一种保护。”

  马未都认为,上述理由根本不能成立。事故中损坏的瓷盘是国家一级文物,并不是私人物品。如果调查认定是有关人员在操作权限内操作失误,造成文物损坏,应当按《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追责。

  更有甚者,据《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规定,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过失损毁文物罪,应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他由此指出,无论是谁的责任、事故性质如何,故宫博物院作为文物保管单位,都没有权利擅自决定“内部处理”,更不能在文物受损后,故意隐瞒。这种做法,对故宫而言,必然导致公众质疑其安全保卫和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财新记者 刘志洁 采写)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