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正进入工资通胀时期 经济或已开始结构调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4 08:24 来源: 财新网

   中国经济或已吹响结构调整的号角;宏观政策调控应区分周期性和结构性通胀因素,并分别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因应之

  2011年1-2月,张雪春、徐忠、沈明高等主持对江苏、广东、湖北、吉林和四川5省588个制造业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重点考察工资上涨的成因、企业的应对策略及其结构性涵义,为评估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本次抽样调查根据每省经济发展水平抽样了发达、中等和欠发达地区,并根据当地的经济结构选取了不同行业、所有制和规模的样本企业。样本企业中,中型企业占48.3%,小企业占比为39.6%,外资和私营企业占比接近70%。同时,样本企业中52%有出口业务,其余为非出口企业。

  【财新网】(特约作者 张雪春 徐忠 沈明高)中国或已进入工资通胀时期,该时期可能长达10年。导致工资上涨的因素很多,物价上涨、房价飙升、劳动力供给趋紧和新一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可能推高名义工资的水平。然而,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人均GDP超过3000-4000美元,中国制造业工人对休闲的需求上升,是工资快速上涨的一个主要推动力量。

  台湾和韩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历过,并出现了长达10年的工资高速增长时期,中国大陆目前很可能正处在这样的阶段。对休闲需求的提高将是渐进的,会在若干年以后与劳动力供给的收缩相叠加,或推动未来10年的工资较快上涨。

  工资通胀无疑将推动CPI通胀,但其传递效应如何取决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粗略而言,只要工资上涨的速度基本与人均名义GDP增速(近似于劳动生产率增长与CPI通胀之和)一致,工资增长对CPI通胀的影响将非常有限。当然,不同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并不相同,处于劳动力密集端的企业将不得不承受由于人工成本上升而带来的利润挤压,并出现部分企业倒闭,行业整合首先将在这些领域加快步伐。

  机械化或自动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途径。一方面,更多的机器可以替代人工;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制造业工人也为即将到来的机械化创造了条件。现有估计表明,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只是美国的29%,如果工资快速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没有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同步提高,中国制造业将逐步失去其竞争优势。

  工资通胀推动消费增长,是结构调整的原动力之一。中国统计调查数据显示,低收入家庭的储蓄率相对较低。非熟练工人工资上升将有利于增加消费。当刘易斯拐点已隐隐约约出现的时候,家庭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或将触底反弹,中国经济或已吹响了结构调整的号角。

  宏观政策调控应区分周期性和结构性通胀因素,并分别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因应之。货币政策目标主要针对周期性价格上涨,但与此同时,结构性价格上涨难以单纯通过货币政策紧缩的方式来达到抑制通胀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适当容忍结构性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加快推动结构调整,提高未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财政政策的重要作用是,当较高的通胀开始侵蚀中低收入家庭的利益时,可以通过为他们提供适当财政补贴的方式,部分抵消CPI通胀的压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